• 首頁 > 觀點 > 基層衛生信息化難在哪?

    基層衛生信息化難在哪?

    毋庸置疑,衛生信息化是推動醫療發展,推進分級診療,有力緩解“看病難看病貴”不可或缺的平臺與動力,尤其是對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科學化、標準化管理,加快遠程醫療步伐有極大的助推作用,目前全國各地大中等城市醫療機構正健康有序進行,并取得較大成就,然而,許多基層醫療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諸多難處,如不盡快處理解決,基層掉隊,無法實現上下聯動,分級診療運行將困難有加。

    部分基層醫療機構無信息化設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轄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任務,除了要使用HISLIS及影像和醫保信息系統外,還要建立使用電子健康檔案、婦保兒保、免疫規劃、重性精神病管理、傳染病疫情監測、慢病檢測、老年病普查管理等各類業務線條的信息系統 ,但現實中,中西部地區與東南部的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相比,不論是數量或是質量或是布局上,均有較大的差距,以河南省原陽縣為例,全縣13個鄉鎮衛生院除3中心衛生院開展電子病例及收費微機運作外,目前均未有HISLIS及影像系統,全縣560個村衛生室,雖配備電腦,但目前半數以上仍是紙質填寫各種公共衛生檔案表冊,無論是質量或是速度, 可想而知;而浙江的1629家基層的衛生醫療機構,建立HIS1038家,占63.7%,建立電子檔案的有1463家,占90%

    “互聯”性差,醫療信息沒有共享

    醫療信息“互聯”“共享”是醫療信息化建設的目的與追述,但種種難題制約,目前許多基層醫療機構之間及上下級醫療機構因為沒有“互聯”而無法共享區域醫療信息,無法或不能開展遠程醫療會診,基層“看病難看病貴”沒有大的改善;當然這也不能否認基層醫療水平低下,但醫療信息化的無力與疲軟,是基層醫療水平進步遲緩的重要原因。基層醫療信息化“孤島”現象,一是因為基層機構沒有統一信息化,資源浪費,重復勞動,工作重大,既給醫生加重工作負擔,也沒有減輕病人的看病負擔,二是縣鄉醫療機構不互通,上下轉診、會診、急危重癥搶救、突發事件急救等,均不能快速、有效開展,三是橫向聯接受限,基層及縣域醫療機構的職業服務沒有得到公安、民政及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的快速協調與支持,給基層醫療衛生的有效、快速、按設計開展,帶來許多難處。

    操作技能差,效果不明顯

    原陽縣衛生局醫政股、防保股的基層檢查發現,鄉鎮衛生院和村醫普遍對醫療信息化的操作不熟練,特別是50歲以上人員很少參與操作,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年紀大對電腦不感興趣,有的操作技術差,二是目前大多數信息軟件設計與基層工作實際不符,其中重復操作較多,增加了負擔,尤其是村醫在農忙季節放棄操作;這樣,縣域衛生信息存在較大的缺失,有明顯的不可信,這不但給縣域衛生開展帶來困難,也不能及時給農村衛生醫療研究課題提供可靠的一手資料。

    由此可以看出,基層醫療信息化開展難,進度小,有一定原因,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較為明顯,必須盡快解決;首先是中央和地方財政都要傾斜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及部分邊遠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硬件的投入力度,給他們配齊配全電腦和基礎性的信息化系統,特別是HISLIS及影像和醫保信息系統,另外加強使用電子健康檔案、婦保兒保、免疫規劃、慢病監測等,與基層民眾醫療健康緊密相連的信息系統;其次,必須重視和加大對相應軟的科學開發制作,軟件必須切合基層實際,與醫療衛生結合緊密結合,既有專業特性,又簡便可操作,盡量減少重復操作性;另外,縣域內的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基層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這就需要政府出臺文件,明確合作精神,使基層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得到全面支持和配合,不讓他們成為“孤島”,使他們成為合格的醫療信息化網絡機構,并發揮“互聯”效應,積極參加上下聯動,推進分級診療開展,加快基層緩解“看病難看病貴”步子。?

    (作者:河南省原陽縣人民醫院 ? ?孟慶遠)

    標簽:智慧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