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安徽衛視在《安徽新聞聯播》播出題為《天長:醫改構建居民健康新格局》新聞,對該省天長市人民醫院和下屬的二十多個鄉鎮衛生院、七十多個村衛生室組成了醫療共同體,通過信息技術實時傳輸,讓醫生對鄉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的診療情況進行實時分析和判斷,幫助基層對他們的疑難病例做出診斷并進行治療指導……
報道中說,最近天長市汊澗鎮衛生院里的一位患者檢查出了頸部有包塊,要是放在以前,她就會立即轉診到市一級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現在有了遠程會診系統,鎮衛生院就可以將患者的心電圖、CT圖像直接傳輸到市人民醫院進行會診……遠程醫療讓這里基層衛生院的醫療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現在像這樣的腫瘤切除手術,通過市級醫院的遠程協助,手術過程中,可以通過佩戴的微型攝像機實施監控,畫面也可以在我們這個大屏幕上顯示出來,基層衛生院也可以完成。
據了解,目前天長市3家醫院已和16個鄉鎮社區衛生院、163個村衛生室通過遠程醫療平臺,推進實行了上下三級聯動,為患者建立了首診在基層,市里醫院和基層衛生院可以雙向快速轉診的綠色通道,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天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楊輔仁說“現在我們縣域內就診率達到了92%,可報比(例)接近89%。”
天長市用遠程醫療助力分級診療,來得快,見效好,值得推崇、效仿、學習!然而,與天長典型差距較大,目前對于許多基層醫療機構來說,遠程醫療僅僅概念而已,因此,他們的分級診療不能夠按設計規則運作,僅憑傳統的診療模式——“望聞叩切”+簡單檢驗檢查來為病人提供一般的診療,他們對疑難病例,由于缺乏現代科技助力——遠程醫療幫他們解除專業上的疑惑,于是只有靠唯一的辦法來處理病人病情,那就是轉診!
那么目前基層的遠程醫療究竟是怎樣的處境呢?筆者對豫北一60萬人口的農業大縣調查發現,4個縣級醫院僅有1.5核磁共振與雙排螺旋CT及一般生化檢驗,14個鄉鎮衛生院最貴重的設備是普通B超與DR,除了縣醫院與省醫有CT手機圖像“會診”外,省市縣醫療機構遠程醫療在這里還是空白。衛生院70%醫務人員對遠程醫療僅僅字面上的認知,百姓對遠程醫療幾乎是一無所知,全縣沒有就一家醫聯體,也沒有一組縣鄉移動醫療會診平臺,更不用說縣村聯網信息。據縣新農合有關人員講,2015年該縣住院上轉率近20%;上轉率之高,其主要原因是基層醫療水平之低與百姓醫療需要的日益增加差距越來越大,其中包括診斷正確率低,群眾期盼高質量醫療服務,醫生又擔憂害怕因自己的誤診誤治招攬醫療糾紛。
分級診療是醫改的重要手段與措施,其目的是想合理調整病人就診方式與渠道,讓一般普通病人基層就診,通過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使不同等級醫療資源發揮其職能設計作用,使其醫療服務效益最大化,推動我國醫療進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然而,設計歸設計,目前基層醫療的實際現實水平能力與群眾醫療需要存在較大間隙,這直接影響并障礙了基層分級診療按設計規則進行,如果不想方設法用快捷有效辦和法措施來改變或糾正目前廣大基層的醫療資源匱乏及水平低下問題,醫改就不能順利運行。
天長市用遠程醫療來助力提高基層診療水平,方法直接,效果快捷,值得其它地區基層借鑒學習。
但筆者認為,這需要基層政府將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作為職能重要任務來抓,一是投入資金購置遠程醫療運作相關設備,完備遠程醫療硬件, 二是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出頭協調上級醫療機構與基層搭建遠程醫療平臺,三是基層醫療機構盡快培養醫療醫技人員,提高基層基本醫療醫技及遠程醫療操作能力和水平,四是在行業系統大力宣傳遠程醫療,提高行業人員的遠程醫療重要性、必要性。同時也希望省市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出臺文件,將遠程醫療列為省市縣鄉村5級醫療機構醫聯體的必須職能項目,與政府醫療支付掛鉤,特別是督促作為醫聯體主的省市級醫療機構,將遠程醫療作為專項的對口支援項目來抓,在計劃時間內,保證與基層遠程醫療運作,使遠程醫療成為提高基層醫療水平的快捷途徑及辦法,以此緩解基層“看病難看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