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網絡
建設100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有序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進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8月17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我省近日出臺《山西省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方案》,通過實施5項工作任務,不斷完善全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方案》指出
2023年我省全面啟動實施“建高地、兜網底、提能力”強醫工程;到2025年,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初具規模,縣級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明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得到夯實,醫療救治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中醫藥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有序就醫和診療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1
實施千名醫師下基層提能力行動
《方案》明確
我省將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啟動實施山西省醫學隊伍“五個提升”培育計劃,每年選派450-500名骨干醫務人員赴北上廣等地醫療機構開展高端研學和浸透式培訓,遴選50-60項“基層適宜性技術推廣應用項目”,每批次建設50個“外聘專家工作室”。實施千名醫師下基層提能力行動,從全省三級醫院每年抽調1000名以上執業時間較長并具備中級以上職稱醫師深入縣級醫院開展駐點幫扶。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縣級醫院不得以任何形式虹吸鄉鎮衛生院人才。
廣泛開展“雙千行動”,按照“一個行政村一所村衛生室”的原則給予村醫崗位補助1000元;2023-2025年,每年完成1000名在崗村醫大專學歷提升招錄工作。
每個縣辦好1-2所縣級醫院。以國家“千縣工程”為牽引,實現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全覆蓋。
推進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山西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山西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太原醫院等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引導其率先發展、特色發展,發揮好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2
實施中醫藥重大工程建設項目
以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日常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推動“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服務形式,增強服務的連續性、協同性和高效性。
大力推進以縣級醫療集團“六統一”為架構,以中西醫融合診療模式為目標,以優勢病種管理為突破,縣級先行、鄉村跟進,強化防治結合、醫養結合等措施,結合健康鄉村建設,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縣域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拓展“5G+遠程醫療”項目試點,117個縣級醫療集團全部接入山西省遠程會診中心。
積極開通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預約就診、急診急救綠色通道,提升養老機構舉辦的醫療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和藥事管理能力,協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康復和護理服務。
實施中醫藥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打造1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2個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3個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力爭實現縣辦中醫院全覆蓋。建設100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爭取一批國家中醫優勢專科。
3
有序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將醫療質量管理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任務,持續保障醫療安全。落實首診負責制度、三級查房制度、會診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等18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完善醫療服務行為規范,提升醫療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提高醫療衛生技術水平,發展省市縣臨床重點專科群,推進“136”興醫工程10個領軍專科提質提效,打造25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0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100個縣級重點專科。
促進服務連續性,推出“彈性門診”和“預住院”服務,探索設立“夜間門診”,推進日間診療模式,加強兒童日間藍光治療、腫瘤日間化療和298個病種日間手術等模式,建立多學科聯合門診(MDT),探索建立疑難復雜專病臨床診療中心。
提升服務便捷性,提供分時段預約掛號、診間支付、床旁結算和檢查檢驗及影像報告的在線查看、住院押金在線繳納等線上一站式診療服務。有序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4
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實行全省醫療數據動態監測和考核評審制度,力爭1-2所綜合性醫院進入全國百強。加強醫教協同,鼓勵高等院校與醫療衛生機構以“教學醫院”“教學基地”形式開展教學或科技協作;行業主管部門全過程參與包括醫學高校直屬附屬醫院在內的目標責任制考核。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和社區醫院建設,提高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達標率。發揮績效考核作用,加強基層醫療質量管理,將服務質量數量、運行效率、患者滿意度等作為主要考核內容,強化考核結果共享和運用。
5
完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
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加大對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傾斜力度。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
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逐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服務在醫療服務總量和醫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
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科學設置評價標準,把醫德醫風放在人才評價首位。
建設完成山西省電子健康卡(一碼通)創新應用平臺項目,采取試點應用、分步推廣的方式,積極推動電子健康卡在全省范圍內的普及應用和“多碼融合”,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信息跨醫療機構互認共享、統一支付、即時結算。
開展清廉醫院、清廉機關示范單位創建,建立健全醫療衛生行業行風建設工作體系,加大監督檢查、執紀執法力度,維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依法規范社會辦醫療機構執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