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已經落下帷幕,此次盛會為我們展示了全球互聯網的最新技術、產品和應用。“互聯網+”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彎道超車”,尤其是烏鎮互聯網醫院在此次峰會上大放異彩,通過“互聯網+”的理念整合醫療衛生服務,讓我們看到醫改未來的發展方向,看到當下政府力推的分級診療模式延伸至基層,看到通過互聯網遠程醫療技術讓三甲醫院專家、技術資源下沉基層服務百姓,為多年來困擾我們的“看病難”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集成信息技術、智慧理念優化當前醫療衛生資源實現管理一體化一攬子方案。
2015年下半年,國家出臺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均明確提出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積極探索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
青島大學心血管病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建成1年多來,在互聯網創新發展“智慧醫療”在國家相應政策下作出的積極嘗試。在島城建立遍布各區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遠程會診網絡,開拓了青西新區、膠州、城陽、即墨、萊西、嶗山等30家家遠程會診分中心,網絡建設、設備鋪設、人員培訓已基本完成,青島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與即墨市安泰醫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打造即墨遠程醫療橋頭堡。全方位升級醫療服務推廣遠程診療技術解決基層社區百姓實際問題。
看病:無需整天往醫院跑
天人達康管理袁兆峰總經理表示,相比全國化的平臺,遠程醫療區域核心化更適合眼下的發展。而青島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旗下的遠程會診中心,正代表了眼下網絡醫療最先進的技術和方向。青島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業務院長安毅博士,現在遠程中心可分兩條線路,一條是針對二級醫院和鄉鎮、街道衛生所的;一條是針對患者本人的。針對合作的二級醫院和衛生所,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診斷和指導,協助醫生們看病,并培養一些社區醫院的骨干。“這些醫院的醫生多是全科醫生,比如心電圖呈現出什么樣的問題,他們未必能看的清,這時我們可通過平臺來指導診斷。”而針對患者,他們身上只要佩戴設備,那平臺就可以24小時監測患者的數據指標,一旦發現問題就會告訴患者親屬或相關衛生所進行救治。
安毅說,在通知病人家屬的同時,平臺還會聯絡醫院的急疹和住院綠色通道,使得救治更為迅捷。據了解,患者所帶的設備有很多種,比如有24小時動態心電圖、電子血壓計、腕表等,而這些設備里全部含有和手機一樣的通訊卡,這意味著,你即使跑到了天南海北,甚至國外,只要能夠接收到手機訊號的地方,平臺就可以監測你的身體數據。
?專家:來自不同醫院的“大拿”
在遠程中心的二樓和三樓的“監控室”,也就是“心臟”里,有很多專家在同時關注著患者的數據,而這些專家并非只來自青島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而是來自于青島的很多醫院,乃至全國最牛的醫院。“我們這個平臺是青島社保局、衛生局主導下推進的,所以這并不僅是一個醫院的事情,而是醫療系統的革新和嘗試,國家也在提倡智慧醫療這件事。”安毅說,基于整個醫療系統的推進,這個平臺才得以廣納賢才,很多優秀的專家都會在這個平臺上“坐診”。
“按照層次劃分,我們可以做到未病鄉鎮衛生所給出建議,小病中心衛生院診治,大病遠程會診中心診治,疑難病北京和上海的專家協作。”安毅說,正是因為遠程平臺的存在,專家的效率可以最大化,讓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那對于那些想面對面與醫生交流的患者怎么辦呢?在遠程平臺的會議室里,還有頂級的視頻設備,即使患者與專家相距很遠,也可通過視頻進行交流問診,從而讓網絡診斷的精確性更進一步。
社區:鍛造醫療服務的主戰場
“老百姓總是講看病難,到底難在哪里呢?巨大的醫療需求往往來自基層,而優質的醫療資源卻集中在三甲醫院,資源配置的不平衡讓醫療機構疲于應付,我們總是在想,老百姓到底要什么?”安毅院長表示,通過一年多的實踐,總結起來就是要一個“貼心的高質量高標準的醫療服務”。在社區居家養老的百姓衣食住行的需求都很容易滿足,唯獨對健康的需求有時存在很多無奈。青島大學心血管病醫院遠程會診中心通過遠程會診使得社區百姓在社區的健康小屋中就可以和三甲醫院的專家面對面交流,適時監控用戶的健康信息并且結合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我們通過醫養結合模式的研究讓醫院專家資源下沉、社區疑難危重患者及時轉運得到救治,升級社區衛生機構原有服務,團隊診療水平進一步提升,專家定期巡診、會診把優質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大大的減少了健康危險事件的發生幾率。”據了解,青島大學心血管病醫院通過與上海交大社區醫學與健康管理研究所的合作著力研究社區衛生服務種類層次,打造貼心服務,為社區用戶帶來了健康管理、心理咨詢、公共營養指導服務、遠程醫療監護、病員轉運,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三師”執業資質培訓,鍛造社區健康管理團隊,從人力、物力、財力多方整合資源共同深入社區為百姓服務。
“在未來如何看病,誰來守護我們的健康?”未來的就醫模式,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分級診療,慢性病防控模式隨之改變,有專業的健康管理團隊記掛著用戶的健康信息,處理著各種各樣的健康需求,并且對百姓進行專業的回訪。簽約的用戶會得到健康管理師的提醒及預約,在健康管理師的組織和協調下集中就醫,就類似一個就醫導游,而用戶享受的是一站式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百姓的健康由健康管理師來呵護,看病還會難嗎?患者的健康有了保障,院方收獲的是安心、放心,醫生也由此找到了價值體現。
通過遠程會診、醫養結合、社區健康管理、人才團隊培訓、分級診療的有機結合,我們可實現高效的病員管理以及分級有序的診療,充分填補當前社會被忽視的健康管理,以及規范健康管理服務,明明白白的看病,讓看病不再難。
關鍵:讓遠程醫療區域核心化
“如何讓患者相信,網上診病和面對面診病是一樣的效果呢?”袁兆峰總經理認為遠程醫療區域核心化更適合目前的形勢,而不是國家網絡化。
“比如說國家網絡化,北京專家對一位患者進行遠程診療,但患者想和醫生面對面,那只有跑到北京去,這畢竟不太現實;但區域核心化就不一樣了,我們的網絡未來只會覆蓋膠東半島,1個小時車程即可到達,如果要面對面診療或住院,只需要驅車不久就能到達,甚至我們可以派專家到患者家里,或者派救護車將患者接到醫院來都可以,依托于實體的醫院,遠程平臺的發展會更快更健康。”袁兆峰總經理說,除了青島之外,目前,新疆有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遠程會診中心,上海有瑞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吉林、寧夏、西安、浙江、福建等都有遠程中心,這些遠程中心是區域核心化,未來時機成熟了,也將會有大聯網的可能。
(來源: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