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網絡
10月16日,商湯發布升級版醫療健康大語言模型“大醫”。據介紹,大醫內嵌醫學“場景集市”,包含13個預設場景,并支持提示工程自定義、長程記憶存取和醫學知識庫查詢總結等個性化功能,可以幫助醫療健康產業鏈上下游機構根據實際需求打造專屬醫療健康大模型,推動行業數智化轉型。
商湯方面表示,目前團隊已經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等機構開展合作,實現“大醫”在具體醫療健康場景中的落地。
商湯介紹道,“大醫”以商湯科技千億參數規模的大語言模型“商量”為基模型,利用超過200億token的醫學知識數據訓練而成,數據范圍涵蓋醫學教材、醫學指南、臨床路徑、藥品庫、疾病庫、體檢報告等,以及4000萬真實病歷、醫患問答和對話等,力求回答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商湯科技副總裁、智慧醫療業務負責人張少霆表示:“‘大醫’的服務范圍不僅僅局限于醫院,而是希望能覆蓋整個醫療健康產業鏈。未來將探索與營養保健、健康管理等領域企業、機構的合作,為企業服務數智化轉型提供強大驅動力,釋放大模型在醫療健康產業的潛力。”
在醫療健康領域,大模型的競爭日漸聚焦在真實醫療健康場景落地的能力。上個月,百度正式發布“產業級”醫療大模型“靈醫”,面向大健康上下游產業開放大模型的測評、試用,推動醫療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
百度介紹稱,作為產業級大模型,“靈醫”的服務場景可覆蓋整個大健康產業鏈,包括公立醫院、科研機構,也包括藥械企業、互聯網醫院平臺等全產業鏈,并可憑借巨大的開放能力提供完整服務,支持“模型即服務”。
商湯方面也表示,基于該公司“大醫”大模型的能力,能夠幫助傳統大健康領域企業實現服務模式的全面數智化革新,對于自有高質量數據且對數據隱私安全有高要求的合作機構,商湯可為其提供搭建專屬知識庫等服務,并以插件形式搭載于大醫上,例如可將體檢知識、健康管理科普、飲食運動處方、用藥注意事項等知識構建為知識庫,為合作機構打造貼合其需求的專屬醫療健康大模型。
面對患者的就診需求,“大醫”能更高效地實現智能導診、預問診等患者服務功能;在門診環節,大醫能夠充當醫生的“助手”,實時記錄、整理、識別醫患問診對話內容,并將提取總結的病歷信息上傳至電子病歷系統,解放醫生雙手,提高臨床效率;在臨床診療場景中,‘大醫’能夠提供臨床輔助決策支持;在診后,“大醫”可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并幫助患者建立隨訪檔案及制定隨訪計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獲得感。
此外,“大醫”的總結能力可以將患者就醫過程總結成階段性小結、出院小結等多種實用臨床模板,還支持將醫學影像報告、臨床病歷中的自由文本一鍵生成結構化報告,方便醫生進行醫學統計,提升科研效率。
醫療大模型正在成為人工智能企業爭奪的下一個“風口”。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科大訊飛即將于下周舉行1024開發者大會,屆時有望發布該公司首款醫療領域的行業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