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可穿戴式醫療設備市場,值得基層藥店重視

    可穿戴式醫療設備市場,值得基層藥店重視

    有專家指出,如果患者使用可穿戴醫療設備,將癥狀和測量數據關聯,醫生診斷誤差就大大減少,并且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數據,協助自我診斷和進行行為干預,醫生、患者以及政府都將能從這些數據中獲益,相信不久將來,可穿戴醫療設備將成為支持人類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若這樣,農村基層藥店對此應該有何著想呢?

    先看看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市場潛力與前景。將血氧測量器裝進一枚戒指里,可方便地測量心率和血氧飽和度;將肌電傳感器內嵌到衣服里,可以用于測量肌肉的活動性;通過追蹤女性的體溫變化,可以獲知最佳受孕期……通過這些隨身設備,能直接檢測佩戴者的身體狀況,有助于預防保健和慢性疾病的管理。而且可穿戴醫療設備與醫療機構的醫學檢驗檢查相比,續航時間長,無需經常充電,傳感器可持續工作,能為用戶提供及時、個性化、直接的反饋,方便,小巧,易操作。

    目前,全國推行的分級診療,其突破點是慢病,政府為此出臺政策予以大力支持,比如醫保對慢病按病種付費,門診藥費報銷,康復期轉診基層治療,村醫簽約重點,等,慢病已成為健康的重點攻堅對象;而可穿戴式設備已逐漸被醫療和病人視為慢病診療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為它可以毫不費力地檢測患者的身體數據,無需涉及其他更加復雜、令人不適和昂貴的檢查,例如,通過使用手環和智能手機應用程序(APP),可監測用戶的對話頻率、身體活動和睡眠時間,識別用戶的抑郁嚴重程度;多導睡眠監測儀,監測用戶的心率、吸氣量和打鼾等,快速診斷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由醫生指出合理的治療改善睡眠質量,還可以運用于疾病預測診斷,等;據了解,個別省市醫保已開始考慮將部分可穿戴醫療設備作為醫保項目支持參保者使用,通過獲取可靠第一手資料,力爭醫保基金效益最大化,減少醫保支付。

    目前研發使用的可穿戴醫療設備有頭帶腦電圖掃描器、相機夾子、智能手表、嵌入式衣物傳感器等,隨身監測,搭建慢病長期管理平臺,極大提高醫療效率。而在英國,1/3的全科醫生曾有過患者帶著在網絡上查到的治療方案前來咨詢的經歷。

    目前,我國提出“健康中國”戰略,旨在改變國民健康意識,提高國民綜合健康素質,為經濟發展做保障;為此,國家出臺了系列政策,其中對可穿戴醫療設備研發生產給予政策及資金的支持。而農村65歲以上老人占農村總人口的1/4,且有高比例的慢病患者,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對健康的重視即投入也在不斷提高和加強,因此,只要宣傳到位,就能快速提高基層民眾可穿戴醫療設備的使用積極性和穿戴率,可穿戴醫療設備在農村有巨大市場空間,也就是說,農村藥店應該對此有早期預測和準備。

    《福布斯》雜志近期表示,未來一年半內可穿戴醫療設備產值將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可穿戴技術與數據系統將不再受交通或地理限制的約束而迅速蔓延全球,2016年將成爆發式增長。相信我國也將隨著經濟的中高速發展而快速普及。

    因此筆者認為,可穿戴醫療設備值得基層藥店重視,提前做好準備,一要重視觀察其研發生產及市場行情,提前與生產廠家及代理商做好聯絡,保證能及時將下線可穿戴醫療設備上架銷售,二要提前聘請有關產業技術人員,為店員講解學習可穿戴醫療設備的性能、用法及保養保護知識,掌握營銷技巧,三要提前與區域相關知名專家和醫療信息組織做好聯絡,推薦相關產品,四要將縣鄉村一體化的慢病患者作為重點宣傳對象,對不同慢病患者,有針對性的發放可穿戴醫療設備說明書,如對心臟病患者發放嵌入式衣物傳感器說明等。

    標簽:智慧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