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摸索嘗試基層醫療信息化路子

    摸索嘗試基層醫療信息化路子

    2014年互聯網醫療起步,用途之廣,價值之高,前景廣闊,發展之快,令人刮目相看,特別是對基層醫療機構來說,是提高專業技能、推進分級診療的最佳捷徑,但現實中,基層醫療信息化建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而進展遲緩,其中資金短缺、醫技能力水平差是主要原因。

    邊遠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應該怎樣對大勢所趨的醫療信息化建設呢?原陽縣人民醫院的做法可能有借鑒價值。

    河南省原陽縣是省級貧困縣,地處豫北黃河灘區,交通不便,是全縣的醫療服務中心。在醫院信息化建設方面,原陽縣人民醫院首先從投資小的心電診斷中心做起。2013年該院只有普通心電圖機8臺,除門診心電圖室2臺固定檢查外,其它流動使用;2014年11月,原陽縣人民醫院籌資150余萬元為16個病區配備28臺心電圖采集終端機,建立了光電心電信息網絡系統,設立了醫院心電圖診斷中心,?5個72小時動態心電圖記錄器與心電圖診斷中心實現聯網。

    為保證光電心電信息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該院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特別是心電圖診斷中心實行24小時工作制,2名專業人員對病區上傳的心電圖圖片資料及時進行專業分析,10分鐘內向病區反饋診斷信息,提供治療參考方案,最長不超過10分鐘;對特殊危重危險因素病人,特別是心血管病房住院病人及有心臟病史或60歲以上老年病人,均對其做心電圖檢查,凡發現有可疑病理心電顯示的,是住院病人的,要求住院醫師在上傳終端心電資料之前,就必須提前將該病人的病歷傳給心電診斷中心,以供綜合分析做出準確報告,而心電診斷中心發現異常隱患心電圖,也必須通過HIS系統或電話主動與住院醫師、門診醫生聯系,用最短時間分析診斷做出最佳診療搶救方案。

    提高加強心電醫技專業人員的操作判斷能力和水平,是心電分析診斷快速、正確的關鍵所在。該院外派5名骨干專業人員分批到省人民醫院心電診斷中心學習專業技術及光電心電信息網絡系統規范性管理。2015年聘請4名省市醫院心電專家及心血管病專家,分4批對全院16個病區和門診66名臨床醫師和心血管病房責任護士及其他病房護理骨干進行心電圖機操作及心臟病前兆預測及診斷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心電終端采集操作技能及臨床觀察能力,與心電診斷中心密切配合,保證心電醫療信息網絡系統穩步運行。

    該院信息科、病歷室的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該院就診量34.2萬人次,全年心電圖常規診斷達到47778人次,動態心電圖診斷2800人次,動態血壓診斷206人次。其中早期發現心梗11人次、室速172人次、嚴重心律失常4413人次,11例心梗病人的心電圖報告均由心電診斷中心人員在5分鐘內通過網絡傳回病房,并電話與主治醫師聯系提供診療意見,9例得到成功救治。

    2015年7月,該院又投資15萬元購置美國GE15導同步心電圖機1臺、美國GE12導同步心電圖機1臺,光電心電信息網絡系統更加完善,時效性和臨床成效更加愛突出。

    該院院長說,我們是典型的省級農業貧困縣,醫院資金較短缺,因此考慮在投資少、有基礎、易操作、見效快的光電心電信息網絡化建設上入手,為以后的聯網打基礎,摸路子,積經驗,創造條件。

    標簽:智慧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