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的中國醫療健康大數據峰會暨智慧醫療專家委員會年會上,心醫國際數字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郭曉紅(以下簡稱“心醫國際”)做出分享。郭曉紅表示,遠程醫療的本質在于“連接”,連接最終要解決的問題是激活上下端的醫療資源,連動起來。
郭曉紅告訴速途網,新疆克拉瑪依將遠程醫療納入社保系統, 遠程會診可在醫保報銷70%的費用,通過遠程會診的本地治療能為老百姓節約交通開支,減少外轉醫療等費用。據心醫國際初步預估,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普通老百姓能節省40%到50%財力投入。
遠程醫療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成果,重點在于通過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解決了醫療行業多年來一直存在的眾多痛點,例如看病難,專家看“小病”造成資源浪費,重復問診等等情況。
據了解,遠程醫療在我國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起初更多地集中在三甲醫院定向幫扶,進行與部分基層醫院的遠程視頻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教育等方面,沒有充分實現上下端醫療資源的合理調度。
即便是現在,醫療資源不足以及沒有合理利用也是中國醫療行業的基本情況。例如,在北京的外地就診患者可達60萬人,占總體看病人數的60%。而在權威專家門診看病的過程中,至少有30%的輕癥患者,專家并沒有把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真正用到解決疑難病的問題上,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但是科技發展到今天,遠程醫療能發揮的價值將大大改善中國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問題。遠程醫療通過現代化的數字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解決上下兩端醫院的連接、科室的連接,最終實現醫生和醫生的連接以及醫生和患者的連接。
郭曉紅表示,連接的目的是讓上下資源互動,不但要聯起來,還要動起來。動,交流的是數據,帶來知識的改變,這是大時代下遠程醫療扮演的角色和內容。
郭曉紅同時強調,互聯網醫療不是簡單的“互聯網+醫療”,醫療的嚴謹性和專業性,永遠不容忽略。
遠程醫療的進一步深化是分級診療。通過分級診療實現資源有序分布,就算在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通過信息化手段也能部分下沉到基層醫生。
其次,分級診療通過將患者的數據備份再系統,促進上下端醫院在交互過程中提升診療效果。
這個過程中患者收益最大,可以節省更多的差旅,家門口就能得到優質醫生的服務。通過遠程會診、遠程門診,使就醫體驗感變得更好,使醫療資源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據了解,心醫國際涉足醫療行業五年,目前已為全國20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遠程醫療服務,覆蓋30個省。
(來源:速途網 ?原創: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