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華齡智能養老產業發展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首部智能養老藍皮書《中國智能養老產業發展報告(2015)》在北京發布。
我國已經確診和未確診的慢性病患者總計將近5億,這些人中絕大多數對于自己的病情并不是十分了解,導致醫療開支巨大但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將慢性病患者納入平臺管理,按照人均500元/年的慢性病管理費用計算,國內市場總值約為2500億元/年,市場容量巨大。
以縣為單位,以桐廬模式為樣板,可以建立縣、鄉、村的三級醫療體系;以青島市醫保定點心臟信息會診中心為樣板,可以建立市、區縣、社區的三級醫療體系。將遠程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各地政府出臺符合各地方基層公共衛生政策要求的相關政策,項目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復制、推廣。
截至目前,好絡維遠程多參數監測系統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產品遍布全國200多家醫院、1500多個干休所和養老中心、200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臨床應用8年多以來,累計患者動態數據6000萬條,共計給450萬患者提供服務,挽救了大量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其中危及生命的有1500多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0例、惡性心律失常360例,室性心動過速241例等。
藍皮書指出,國內,目前主要的養老模式有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異地養老等養老形式。老年人養老其實不單單意味著生活照料,老年人的身體包括心理健康等都需要予以關注,養老離不開醫療,醫療保健和養老結合是養老的趨勢。未來老年人無論選擇何種養老方式,醫療保健都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針對不同養老形式,醫療保健服務也需要更有針對性地和各種養老形式相結合。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醫療的深入發展,未來遠程醫療將廣泛應用于老年人的養老保健,通過遠程醫療創新基層慢性病管理模式、控制慢性病發病率、減少重大疾病的發生率將成為可能,屆時“醫療保險+商業保險”的組合模式將會成為老年人醫療保健的新的發展趨勢。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