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宜昌建一體化智慧健康醫療新體系

    宜昌建一體化智慧健康醫療新體系

    手機預約掛號,不用排隊等候;電子病歷全覆蓋,醫院實現無紙化操作;大數據連通,實時查詢診療記錄,實現健康管理目標……

    在“互聯網+”時代,這是現代醫院的發展方向,也帶給醫療行業一次全新變革。在宜昌,互聯網和醫療融合發展下的智慧醫療,又會給人們帶來哪些改變與影響呢?

    區域一體化框架出臺

    三年建成宜昌的智慧醫療

    智慧醫療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綜合應用醫療物聯網、數據融合傳輸交換、云計算等技術,以“醫療云數據中心”為核心,跨越原有醫療系統的時空限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智能決策,實現醫療服務最優化的醫療體系。

    2014年6月,宜昌市在智慧城市創新工作中,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醫療的惠民平臺,推進三甲以上醫院智能系統建設,實現醫療資源分布信息和就醫動態信息實時公開共享,建設“智慧醫療”。

    市衛計委信息科科長屈勇告訴記者,宜昌市計劃用三年時間(2015-2017年)建設“智慧健康醫療”,通過市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標準化建設,互聯互通三級醫院、縣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逐步整合衛生計生各業務系統,建設和共享規范的、完整的電子病歷和電子健康檔案,科學再造診療服務流程,推行全預約、分時段診療,分級診療等舉措來不斷改善醫療服務。

    2015年10月,市智慧辦、市衛計委與國內知名IT企業東軟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拉開了智慧健康醫療建設的帷幕。東軟集團將發揮其在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的優勢和經驗,共建宜昌市一體化智慧健康醫療體系,讓居民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與全面的健康服務。

    智慧醫療看病好舒心

    跨機構跨地區就醫一卡通

    11月6日,宜昌市民卡應用示范工程暨銀醫通自助服務系統推廣應用現場會在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召開。銀醫自助平臺服務由宜昌市政府智慧辦、市衛生計生委牽頭,建行、工行、農行、農商行等多家銀行參與共建。這也標志著以市民卡(健康卡)自助應用為著力點,全市打造一體化智慧健康醫療新體系已邁開了信息惠民關鍵性的一步。

    11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市中心醫院新門診大廳體驗“智慧醫療”。雖然就診大廳人來人往,但排隊候診的隊伍明顯短了一大截。患者們正各自忙著用自助設備掛號付費。在導醫人員協助下,記者先用一張身份證,通過自助機幾秒內完成了掛號。隨后,到一樓簡易門診找醫生診療開藥,然后用一張社保卡完成了自助付費,最后在三樓1號取藥窗口取藥。整個就醫過程差不多用了10分鐘,真正體驗了一次便捷就醫。

    今后,市民只需使用身份證、市民卡等有效證件,便可快捷自助掛號。作為率先上線市民卡應用的醫院,市中心醫院已在新門急診大樓安放了69臺市民卡銀醫通自助設備,分布于大樓各個樓層,方便為患者提供自助掛號、預約、繳費、費用查詢、清單打印、病歷購買等功能。

    屈勇說,很快,這種便捷、智能、人性化就診模式將在全市醫療機構全面推行,“智慧醫療”逐步覆蓋醫院各就診環節。隨著市民卡的推行,宜昌市將逐步取消各醫院單獨發放的就診卡,將居民健康卡、醫保卡、婦保卡、獻血卡等整合到市民卡中,實現市民就診一卡通,進一步緩解市民看病難的問題。

    集成數字化與智能化

    多家智慧醫院相繼亮相

    作為宜昌最大的醫院,市中心醫院已經率先實現了“智慧醫院”全面升級,正為廣大居民提供著越來越便利的就醫服務。而這,只是宜昌市建設智慧醫院的一個良好開端。

    據市智慧辦總工程師胡宜春透露,智慧醫療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政府將加大對智慧醫療建設支持力度。宜昌已經形成了區域一體智慧醫院建設方案,要實現全市智慧健康醫療一體化建設,各大醫院就必須實現自身的轉變,按照統一模式來建設。目前,市智慧辦、市衛生計生委已探索用“醫院云”建設模式來指導建設市一醫院、市三醫院等各公立醫院的醫療信息系統。不出幾年,宜昌多家智慧醫院將會相繼全新“亮相”。

    目前,市一醫院搶抓智慧醫療建設機遇,與東軟集團合作,已順利完成了全院醫療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2016年將建成集成數字化、智能一體化的醫院。除公立醫院外,各大民營醫院也將同步納入一體化的建設之中。

    今年,市政府已將城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納入智慧醫療重點項目建設。目前,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宜昌高新區、葛洲壩轄區的2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正統一采用醫療云系統和服務模式開展基本診療和基本公共服務。隨著醫保專網、新農合專網、人口健康專網的接入,逐步實現各級醫療機構的協同和聯動。

    搭建區域醫療數據中心

    社區醫院盡顯“智慧智能”

    “你看,這就是宜昌未來的智慧醫療格局!”11月20日上午,在市智慧辦會議室,三峽云計算中心總工程師周超正給我演示“云醫院”的未來模樣。

    患者的診療信息可以跟隨一生嗎?技術人員隨機調取的一份患者檔案回答了我的疑問。

    “目前,市衛生計生委的市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及數據中心整體托管在三峽云計算中心機房,各醫院信息系統接入這個市級平臺后,醫生只要通過患者的市民卡就能找到與這個病人所對應的所有病史、用藥記錄、治療方案等信息。”市智慧辦總工程師胡宜春指出,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的整合,醫生憑借這些數據,還能科學、全面地進行病情分析,并為患者進行長期的健康指導。

    智慧醫療建成后,社區醫院也將盡顯“智慧”,云檢驗、云檢查、云配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設立慢病聯合診療中心、開展隨訪服務……兩年之內,這些也都將在宜昌變為現實。

    “通過搭建區域醫療數據中心,在不同醫療機構間,建起醫療信息整合平臺,實現個人與醫院之間、醫院與醫院之間、醫院與衛生主管部門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與資源的交換,從而大幅提升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全方位幫助百姓輕松看病。”胡宜春總工程師補充道。

    (來源:新華網)

    標簽: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遠程醫療健康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