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2015中國醫療健康大數據峰會直播 > 柳青峰:“互聯網+醫療”驅動醫療服務變革

    柳青峰:“互聯網+醫療”驅動醫療服務變革

    為了推進數據整合和信息共享、發展以數據為基礎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11月28日至29日,“2015中國醫療健康大數據峰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圍繞“開放、變革、發展”的主題,邀請主管部門、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優秀企業、市場研究機構等領導與專家、高層及800余位行業精英參與,深入探討科學推進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應用和價值挖掘、推動醫療健康大數據依法有序開放、醫療健康大數據互聯互通、數據標準與安全等醫療健康大數據相關熱點議題,為我國醫療健康的數據的發展提供前瞻的思想與觀點,為研究制定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政策和戰略獻計獻策。

    柳青峰:“互聯網+醫療”驅動醫療服務變革-智醫療網

    在28日上午的高層演講中,遼寧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柳青峰作了題為《“互聯網+醫療”驅動醫療服務變革》的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這是我本人的一些情況,我是醫療出身,有十年醫院管理的經驗,對醫院比較熟悉,對整個醫療流程比較。這三年一直在分管醫療信息化工作,所以對醫療信息化非常感興趣。同時在各種學習和實踐中,對“互聯網+醫療”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很多人不太了解遼寧省人民醫院,省級人民醫院和它的醫科大學人民醫院相對發展比較滯后。我們是東北工人醫院的前身,后來叫中科院遼寧分院沈陽南湖醫院,后來曾經下放到鐵嶺,到鐵嶺專區人民醫院,最后回遷叫遼寧省人民醫院。2009年醫院60年院慶,過去房屋很破舊,2009年以后醫院啟動舊樓改造工程。

    這是2009年以前的,到2009年院慶時刻的狀況,最后建成新的綜合樓,大約有12萬平米的綜合樓。目前為止,醫院規模強不是很大,醫院占地面積7.2萬平米,建筑面積16.7萬平米。基本上符合衛計委對大型公立醫院規模控制的要求,最新的要求是控制在1500張床位。

    “互聯網+醫療”我們的思考是什么,有哪些實踐?首先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歷程。傳統醫療服務,大家的視角不同,理解也不一樣。在我看來,傳統醫療,一方面在醫療資源配置方面向大醫院傾斜,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掛號排隊長、排隊長、醫生看病時間短,三長一短。還有資源的浪費,小病慢病術后康復仍在大醫院完成。大醫院樂此不疲,有體制機制的問題。大醫院資源集中,造成患者集中在大醫院。還有是醫療條塊分割,即使一個省份,新農合的政策,各市醫保政策都不一樣,一旦患者發生轉診,結算是一大難題。另外是有一些小病大治,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也是醫療機構為了生存發展所難以避免的。

    互聯網時代對于傳統醫療產生無限沖擊,國家衛計委倡導分級診療。作為大醫院,我們首先感覺到壓力和沖擊。分級診療真正實現,我們蓋得那么漂亮的門診大樓會不會空下來,會不會有新的資料資源浪費的出現。我們的醫生會不會投向民營醫院、投向互聯網。醫院的競爭由于互聯網的存在有一些瑕疵,會不會放大,有一些競爭實力強的醫院會不會獨攬天下,這都是互聯網時代對我們的沖擊。

    很多IT企業進軍醫療領域,春雨醫生(音)、天下好醫生(音)。還有丁香園、掛號網,都在醫療服務領域插足。互聯網醫療確實有很多創新,提高信息透明度,讓患者更容易得到正確的健康知識,讓患者有更多的權利。大部分小病可以通過自我診斷和網上咨詢得到一些健康知識和普及。另外是預約診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現在有了互聯網,除了過去的電話預約,有網絡預約,微信預約等等。遠程醫療也成為可能,優質服務流程、排隊等候時間也成為可能。通過互聯網時代的技術手段,可以使我們醫生利用碎片時間,促進醫患互動,增強醫患信任,同時也留住患者群。

    面對新時代,我應該怎么做?應該主動擁抱“互聯網+”時代,時代潮流任何人不可阻礙,我們只能積極面對,才能使現有的工作跟上形勢、跟上時代的步伐。通過“互聯網+醫療”能夠使我們的負責更加優化,使效率更提高,使患者滿意度更有可及性。

    在學科發展問題上,由于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得非常快,這個任務非常重新。只有我們培育優勢學科,發揮現有醫療資源的優勢,才能使醫療機構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人才培養上,在知識的傳承方面,互聯網醫療都大有可為。

    我們信息化建設歷程和在座的各位都同步,1996年的時候單機版的HIS,2009年上了SaaS系統。整個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就是20年,真正加速發展也就這三五年的時間。

    近來三月五年我們重點在以下四方面進行探索,一是建設網上醫院和掌上醫院,二是通過遠程醫療建設醫聯體,三是建設醫院信息平臺,促進信息標準化,最后是加強醫院基礎設施建設。

    遼寧衛生計生委要求我們做好規定動作,做好基礎動作。我們共同打造遼寧12320健康通,使掌上醫院和網上醫院達到互聯互通的效果。完成與醫院、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運營商等各相關方的信息系統的集成、對接,由省衛計委統一開發,部署在網站,以及手機客戶端、支付寶、微信等平臺,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打造遼寧模式。

    關鍵是引入第三方支付,很多醫療機構和城市都在做手機支付。但不是通過全省的統一平臺,我們和省衛計委信息中心聯合開發遼寧12320健康通的平臺。實現醫療機構的掛號、信息可以在12320網站呈現。整個網絡架構,把整個的主機系統放在了衛生信息中心的主機房,有統一的安全管理、可維護擴展和分級維護的優勢。這個系統開發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整個的方案有渠道層、基礎應用、支付應用等層面。

    整個的開發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期是2015年6月,實現了預約掛號和支付層面。第二期是全流程應用。第三是增值應用。

    這是遼寧衛生計生“互聯網+平臺”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省衛計委韓主任到現場,通過系統的開發實現掌上醫院和網上醫院的互聯互通。患者通過手機可以在家里進行掛號,到了家里以后醫生直接提取掛號信息,進行診療服務。患者開藥和檢查收費的情況,可以通過手機進行支付,簡化了醫院整個的服務流程。有各種用戶終端,手機微信公眾號、支付寶服務窗、APP、12320健康通網站。可以指尖支付,縮小排隊等候的時間。

    通過遠程醫療激活醫聯體,我們每年只能開一次院長的會議,很難實現科室和業務間的交流溝通。通過遠程醫療開發應用,我們實現了與渾南區對口醫院的對接,還有沈河區醫院的對接。和四家縣醫院,也實現了對接。醫生在診室就可以實現會診,把57家機構進行緊密溝通和聯合。

    我們是東軟西康(音)的遠程平臺,整個的場景應該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的未來設想是,除了院級的遠程醫療機構服務平臺,將來拓展實施級和醫生和醫生間的,這樣使用起來才能更方便。另外是建設云診室,基于醫療機構和城鄉居民走訪調研,開展了有特色的云診室。糖尿病、骨關節病、孕產婦、中醫保健等等,這些都是老百姓希望有可及性的東西。未來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心理疾病等知識。

    還有信息平臺加醫療服務總線。IBM老總已經提到了,IBM在醫療服務總線有很多探索和實踐。幾年前談到醫療服務平臺的時候,還是被很多醫療機構詬病的事,認為不可實現。當時主要是理念的問題,醫院的基層平臺主要是建設理念,幾個統一的問題。一是統一用戶關系。現在我們的信息孤島就是由于各個業務系統用戶名不一樣,密碼不一樣,登錄起來不方便。通過平臺的理念,以人力資源數據為準,整個人員的信息和全線密碼串在一起。面向三類人群提供信息的門戶,還有單點登錄。即時消息系統等。集成平臺這個概念把現有醫療需求串起來。

    最后是平臺運維的集成管理。這就是信息孤島和平臺之間的區別,架起了信息的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建的活數據中心,以及機房冷池系統。如果沒有網絡,你信息化的手段很難以實現,我們重視了這些,包括綜合等等。

    信息化建設幾點思考。首先,要有規劃。規劃是頂層設計,只有規劃先行,才能有一個和的信息化建設。二是信息化建設的一把手工程和業務需求驅動。信息中心組建自己悶頭,根本不做溝通,建成的都是大家不需要,用戶感受也不好的。三是選擇有水平的工程規劃和監理是非常重要的。四是表里關系與平衡,平臺下的隱蔽工程,對內對外的標準化,一線用戶的體驗,外部的感受與體驗。五是信息化的后發優勢與借鑒銀行、鐵路、民航成熟經驗。六是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手段再造傳統醫療服務流程,而不是機械地把傳統醫療服務流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這是醫院院長要考慮的問題。七是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永遠是業務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而不能取代業務發展本身。

    標簽: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遠程醫療健康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