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診療、網上掛號、電子病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在醫療衛生行業催生了“互聯網+”的種種新應用,方便了市民就醫問藥。
遠程會診“手牽手”
“孔大爺今年68歲,摔跤后左腿骨折到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拍的片子,現在結果出來了,這份是市里的診斷書。”近日,在鐘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全科醫生繆金燕拿出一張X光片和相關的診斷書。繆金燕說,基層醫院可以把拍攝的X光片影像,通過區域系統傳送到市臨床影像診斷中心,由診斷中心的醫生審核出具檢查報告,極大地提高了放射診斷質量,避免了因基層診斷能力不足而引起的誤診。
今年4月,全市8個基層醫療機構與市臨床影像診斷中心合作建立了覆蓋全市的遠程影像系統。基層醫療機構對患者進行影像技術檢查,如有需要可將圖像傳輸至臨床影像診斷中心,診斷結果再遠程傳輸至各基層醫療機構。“信息互聯互通”在整體上實現設備、人員、技術等共享。
掛號就醫“落”在指尖
最近,市中醫院推出了一個名為“平湖市中醫院”的手機APP軟件,免去了排長隊掛號的困擾。“我昨天通過手機APP提前預約了今天的專家號,不用排隊方便多了。”近日,市中醫院里的陳女士介紹道,預約中點擊相應科室醫生的名字,就能看到其的排班和掛號費等情況,而整個預約過程只需半分鐘。市中醫院信息科科員周冰川說,網上預約不僅可以給自己預約門診號,還可以幫父母或朋友預約。另外APP上的“智能導診”和“化驗單解讀”板塊還能引導與幫助患者就診以及了解自身病情。
記者從市衛計局了解到,雖然目前只有一家醫院推出“掌上醫院”手機客戶端,但預計在今年年底前,這一服務將覆蓋全市各大醫療單位。
“電子病歷”隨身帶
看病時經常會遇到丟失、忘帶病歷以及檢查資料的情況,失去先前的就診信息,不僅讓患者苦惱,也給醫務工作者的診療帶來困難,而“電子病歷”的到來免去了這些麻煩。
“我想看看我住院期間的病歷,請幫我打印一份。”近日,市民陸先生在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服務臺打印了一份自己住院以來的病歷。陳先生說,有了電子病歷卡,醫生就可調看他在其他醫院做過的檢查結果,了解以往的病史,也不用擔心這些病歷會丟。同時電子病歷采用規范打印,自己想看也可以來打印,也不再是看不懂的“天書”。
“電子病歷依托醫院完善的信息系統,將患者所有的診斷、化驗檢查、歷史用藥等醫療信息全部納入其中,實現電子化管理。”市第一人民醫院信息科副主任方維娜說。
記者從市衛計局了解到,我市的“區域電子病歷項目”不久前順利通過上級專家組評審驗收,目前市區所有醫院的住院部已開始投入使用,不久之后將在門診中推廣使用。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