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互聯網+醫療”如何改變就醫

    “互聯網+醫療”如何改變就醫

    “互聯網+醫療”如何改變就醫-智醫療網

    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未來醫院、微醫……伴隨著這些層出不窮的新概念的出現,“互聯網+醫療”已經改變了傳統的就醫模式,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生活。

    作為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河南,醫療衛生行業是如何擁抱“互聯網+”的?這給人們看病就醫帶來哪些變化?實施過程中又遇到哪些難題?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走進多家醫院進行了采訪。

    遠程醫療,家門口享受省城專家“把脈”

    今年4月份,家住舞鋼市寺坡街道辦事處的老李突發頭痛,住進了舞鋼市人民醫院,被診斷出“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算是個常見病,但做頭顱檢查后,卻發現他頭顱內部血管畸形。究竟是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醫院一下子拿不定主意。

    舞鋼市人民醫院向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申請遠程會診,兩地醫生交流探討后給出了藥物保守治療的方案。老李的病很快得到了救治,現在身體狀況良好,未發現并發癥。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省城專家“把脈”,老李在感謝醫院和專家的同時,也有點疑惑:省城的專家在幾百里外,咋能給人看好病?

    “通過遠程視頻可以看到病人的真實情況,更重要的是,通過數據交換平臺,隨時掌握病人的各種檢查指標,大大提高了遠程診斷的準確性。”河南省遠程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翟運開給出了答案。如今,鄭大一附院每天遠程診斷100例左右,高峰期每天達到200例,絕大多數來自縣級醫院。

    醫院之間開展遠程協作醫療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國家衛計委著力推進的一種醫療模式。依托于鄭大一附院建起的河南省遠程醫學中心,是我省開展遠程醫療的主要平臺。目前全省18個地市的131家醫院,以及新疆哈密、四川江油、山西晉城等省外的醫院均納入該中心協作平臺。統計數字顯示,2014年共會診疑難病人1萬余例,專科診斷3萬余例,接受遠程醫療咨詢4萬余次。

    良好的發展前景,也吸引著不少企業巨頭加盟遠程醫療。

    今年5月,鄭大一附院與華為正式簽約,雙方共建河南省遠程醫療與醫療大數據聯合創新中心,目前首期已經建成投入使用。7月12日,鄭大一附院又與國內民營醫藥商業巨頭九州通以及華為、東華軟件簽訂和談,約定四方在互聯網醫療、大數據、電子商務、近程醫學監測裝備等領域展開合作。

    “未來,我們期望著河南遠程醫療協作平臺能夠吸納更多的醫院和企業加入,共同解決醫療難題。”翟運開說,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和大數據平臺的搭建,讓遠程醫療迎來了新的春天,我省在平臺搭建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遠程醫療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而基層醫院也對遠程醫療有著更多的期待。舞鋼市衛計委主任楊宗豫表示,遠程醫療的發展能夠拓寬優質醫療資源的服務半徑,減少無效率問診,讓老百姓省錢省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技能,從而推動分級診療真正落地。

    “未來醫院”,看病如同網購一樣便捷

    感受到就醫變化的,不僅是老李這樣遠在基層的患者。

    7月26日,懷孕32周的鄭州市民王女士,因為身體不適,前往鄭州人民醫院檢查。她通過手機支付寶錢包里該醫院的公號,提前完成了手機掛號。到醫院后,從診療到開藥花了不到一個小時。“太方便了,像網上購物一樣便捷。”王女士感嘆道。

    去年8月,鄭州人民醫院與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加入“未來醫院”計劃,首次推出“掌上醫療”模式。患者只需在手機中的支付寶錢包里添加該醫院公號,就可完成掛號、候診、交費、查看化驗單的全過程,并與醫保、健康卡綁定。醫院還在公號里引入評價體系,邀請患者對“賣家”盡情打分,并將反饋意見與醫生工資獎金掛鉤。

    鄭州人民醫院“掌上醫療”運行近一年來,這種“淘寶式”的就醫模式受到患者好評。目前,關注該院微信訂閱號、微信服務號、支付寶服務窗的患者達28萬余人次,大大減少了掛號、結賬、拿藥的排隊時間。

    近兩年來,和“未來醫院”一樣,國內出現多個頗受青睞的互聯網醫療應用。“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丁香園等都擁有數量龐大的用戶,越來越多的患者嘗試在網上尋醫問診。以春雨醫生為例,截至今年7月份,已擁有6500萬用戶、20萬注冊醫生和7000萬條健康數據,每天有11萬個健康問題在春雨醫生上得到解答,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醫患交流平臺。用戶不出家門就可以與北京、上海等地的名醫交流。

    互聯網+醫療”,還要跨過幾道坎

    在“互聯網+醫療”方面,國內其他省市也進行了諸多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頗具代表性的是去年10月份成立的廣東省網絡醫院,這是全國首家獲得衛生部門許可的網絡醫院。它的運行模式,是由醫院提供在線醫務人員,由第三方提供網絡平臺,在社區醫療中心、農村衛生室、大型連鎖藥店等地建立網絡就診點,患者可以在網絡就診點直接與在線的醫生通過視頻通話完成就醫,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具處方,患者在社區醫療中心或藥店拿藥。

    雖然眼下“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但遭遇的現實問題也很多。翟運開介紹,以遠程醫療為例,目前全國范圍內使用率普遍偏低。這其中有群眾觀念的問題,也有醫藥、醫保不能銜接的問題。此外,遠程醫療既沒有形成清晰的責任風險機制,也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分享機制,這影響了它的進一步發展。

    2014年10月,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明確表示,不得開展網上診治,引發了人們對互聯網醫療的擔憂和爭論。除了醫院與醫院之間的遠程醫療外,像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阿里未來醫院等互聯網應用,更多是在就醫流程上優化,本身均未涉及醫療行為,即沒有進行檢查、診治、手術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互聯網+醫療”要想健康成長、做大做強,就要邁過“保證互聯網醫療信息的真實可靠”、“互聯網醫療行為責任認定機制”、“明確的行業標準”、“醫保支撐”等幾道坎。

    但無論如何,“互聯網+醫療”都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未來將是一個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管理健康的時代。”據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在2012年已搭建了全省醫療衛生信息云平臺,今年,我省將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信息技術,聯結全省醫療服務、計劃生育、公共衛生、藥品銷售等機構,實現基本醫療、遠程協同、慢病管理等領域的“O2O”服務模式,同時還要加快智慧醫院和網絡醫院的建設。(來源:大河網)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移動醫療物聯網醫療大數據

    全部評論:1條

    加載中...
    1. admin 站長 2015-08-11 14:24

      互聯網+醫療模式只會越來越多,主管部門的政策何時跟上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