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業界 > 擁抱移動醫療,把握慢病管理的未來–理想國際副總裁 孫朋軍

    擁抱移動醫療,把握慢病管理的未來–理想國際副總裁 孫朋軍

    移動健康與可穿戴論壇

    演講主題:擁抱移動醫療,把握慢病管理的未來

    演講嘉賓:理想國際副總裁 孫朋軍

    孫朋軍:感謝主辦方,感謝各位到會的嘉賓,感謝主持人。我是理實國際的孫朋軍,這是我個人的簡歷,快速略過。主題是擁抱移動醫療,把握慢性管理的未來。首先介紹一下我們理實國際,我們十幾家關注于大健康的智庫、投資機構,大健康產業研究院是我們的智庫,形成了信息的服務,一個是我們的數據庫,另外研究報告。我們也有自己的論壇,大約是在去年這個時候,我們針對移動醫療做了多期相關的論壇,投資界人士參與非常多,我們也希望嘉賓有空去參與我們的論壇。既然我們是一個產業研究院,我把我們去年論壇和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的一些研究成果,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干貨。

    首先明確兩個前提,第一個我們是以產業的角度來去分享干貨,第一個前提,我們說移動醫療,我們看醫療這個產業,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市場產業的話,第一個最大的基本規律,醫療產業供不應求的,為什么大醫院排隊,為什么看病難,主席遍地都是醫院就不難了,有這么多酒店,酒店也沒見排隊。2013年國務院發布一個文件《健康服務業發展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上第一次提出了它是一個產業,原來醫療是醫療事業,如果我們把它當成一個產業來看的話,跟世界的做法是不一樣的。第二個前提,這個產業是一個政策驅動的產業,在這兩個前提之下,跟大家分享移動醫療也好,慢性管理也好,一些我們相關的研究成果。我介紹分三部分,第一是移動醫療發展態勢,第二是移動慢性管理現狀與趨勢,第三是移動慢性管理投資機會。

    首先說移動醫療,我們是移動醫療產業大會,移動醫療我們的定義或者業內的認識,是以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思維,來改造傳統的醫療服務,它的核心不是移動技術,核心還是醫療。移動醫療有很多的提法,有很多說法,外面有很多廠家宣傳的易拉寶,周主編提到醫患評價系統,剛才李總從投資角度也分析了很多。移動醫療我們分成五層,第一個是硬件,比如可穿戴設備,比如移動的便攜的醫療設備,解決方案,提供一整套的從硬件到軟件的一整套解決方案,信息服務、保健服務,還有醫療服務,說白了,移動醫療現在做的,如果從醫療產業鏈來看的話,還沒做到第五層。

    這個是我們整個移動醫療產業生態圖,我們應該有移動醫療的視角,應該有產業生態的一個思維去看這個事情。它是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從預防、診斷、治療、康復,這是一個醫療的價值鏈,然后再到相關移動醫療參與者或者相關廠商,有藥企,醫療機構,移動設備商,政府部門,軟件,投資機構,通信運營商等等,這里面有及華,醫療資源是核心,付費買單是動力,數據處理是關鍵,移動通信是一個渠道。為什么說移動醫療現在做的不夠好呢?現在很多移動醫療最多的能滲入到前面的預防,后面的康復,治療是通過移動醫療診斷很難做治療的,離不開線下那個實體的。移動醫療做的是什么東西呢?前幾年13年、14年做的是移動的預防和康復,加一些醫院的流程整合,核心是診斷和治療,怎么去做,任重而道遠。

    下面就是我們的一些研究數據,研究的一些發展趨勢,移動醫療對傳統醫療行業的改變,雖然不是顛覆性的,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這個行業發展前景非常好,這是一些數據,美國60億美元,我們預測,移動醫療三大動向,健康檔案電子化、云端化,區域局部互通互認,移動醫療設備由保健服務開始進入醫療服務,APP應用軟化。美國和中國的醫療體制明顯不一樣,他們提健康檔案從來不提咱們提的電子病例,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他切入移動醫療的環節要比中國切的深一些,當然不同的醫療行業形態有不同的產業發展形態,這需要我們注意。歐洲比美國要大,70億美金,中國的規模,17年170億,我覺得是低估了。如果從行業發展態勢來看,中國移動醫療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是一個盤整期,用戶認可度沒那么高,商業模式不夠清晰,市場空間雖大,蛋糕難以合理切分。

    全移動醫療呈現六大趨勢,第一個,慢性監測更便捷,這個是移動醫療切入醫療環節非常好的應用。我們要知道健康管理不是一個剛需,診斷治療醫療才是剛需。還有時尚和醫療健康整合到一起,移動電子病例平臺更具吸引力,隱私和安全是大事,智能家庭漸流行,家庭化的智能醫療是非常流行的一個趨勢。這是把移動醫療發展的一些態勢,或者我們從產業角度來研究的一些觀點跟大家做了一些分享。

    第二個我們看看移動慢性管理現狀與趨勢,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分享慢性管理的投融資機會。慢病從疾病來看,死亡占比非常高,負擔非常重。美國84%的醫療費用是用在慢病治療上的,2020年據預估,慢性死亡人數將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75%,占疾病總負擔的60%,實際總死亡人數只會比75%高,不會低,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前十名有七個是慢性。

    全球情況來看,中低收入國家發病率高,發病年齡小,下面是一些數據,不細講了。中國的情況,慢病也是中國的頭號健康威脅,需要死亡1030萬人中,慢病比例在中國超過80%,在疾病負擔當中是接近70%,這是非常龐大的一個市場,也是中國頭號健康威脅。他們做過研究,未來30年,如果每年能夠使心腦血管的死亡率降低1%的話,它創造的GDP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以2010年的GDP作為基準的話,差不多68%-70%,這個市場還是龐大的。

    中國慢病管理需求基本的態勢,慢病影響加劇,健康意識增強,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提高,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了,移動醫療的應用,我們今天大會的主題,在座的各位都是業內人士,老齡化的加速,中國老齡化態勢非常嚴峻。在座也有關注老齡化結構的人士,我們中國現在基本上再過15年左右,就到日本現在這個狀態了,四個人里面一個老人,加速老齡化,非常快。養老服務產生那么多服務,核心還是醫療,醫療有80%都是慢病,移動醫療能夠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剛需能夠帶來多少機會,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中國的情況,多個政府部門出臺了多個政策法規,規范慢性防控體系,加強與IT融合,供不應求是一個前提,第二政策驅動是一個前提,你會發現各個層面都會有相應的政策出臺。移動醫療它非常適合慢性管理,也是移動技術切入醫療環節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從這個環節來講,移動醫療走入了醫療的生態鏈。從治療為主的模式到預防為主的模式大有作為,其實你說醫療是一個剛需,對中國老百姓來講治病是個剛需,但是下一步的轉變,前面也講到了,健康意識的轉變,老百姓以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這種模式是一個趨勢,將來是一個大有所為的市場。

    糖尿病在美國應用了移動醫療之后,每個病人全部醫療費用降低42%,高血壓,兩次發病時間延長了71%,心力衰竭,歐盟住院時間降低35%,出院后看醫生次數降低10%,肺病,加拿大,降低住院次數50%,移動醫療技術對醫療服務的改善也是很大的。

    未來慢性管理與移動醫療的三大接觸點,第一是可穿戴醫療設備,也包括便攜移動式的診斷設備。第二個是手機APP或者互動短信,第三個是私人的社交網絡,這個在國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移動慢性管理模式,我們怎么去關注,怎么去做移動醫療和慢性管理的一些東西呢?我們要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或者一個全體的框架,從患者其他患者到第三方機構到醫生到社區是一個生態系統。患者與社區,患者與醫生,患者與其他患者,患者與第三方機構,其他相關方,我們實現五方的產品、數據、服務的一個實時交互,移動醫療就從這五個方面來去做。

    慢病管理的價值鏈,這個是我們從產業角度來看價值鏈,不做更多分析了。剛才李總也提到了,13年到14年清科的統計數據,以前我們也做過一些統計,非常火,去年這時候移動醫療我們做沙龍的時候,來的人非常多。因為它既跟GPM沾邊,又跟醫療沾邊,是非常火的一個領域。2018年到2600億,當然這個不是移動醫療,是移動醫療關聯市場規模超過2600億。

    第三個,移動慢性管理的投資機會,這個東西我們前面說了移動醫療發展態勢這么好,有哪些機會,從哪些切入點去做,我們分成三層,一個是產品的投資機會,另外一個是信息服務,還有一個解決方案。產品投資機會,慢病管理這塊,血糖、心血管、健康管理一體機、多參數遠程監護終端、移動互聯POCT產品,信息服務機會,解決方案,(產品+信息+服務)的集成解決方案。血糖監測設備,我們做研究,這個市場規模,包括具體的切入點,移動互聯血糖儀,動態血糖監測儀,前景是77億。心血管監測設備,潛在需求人數2.9億,健康管理一體機,常見于一些小區,養老服務中心多參數的遠程監護終端,移動互聯POCT產品,這是產品類的。

    信息服務類糖尿病管理的APP軟件,這個也有,但是較少關注患者的互動,這應該是一個趨勢。血壓管理,慢性病信息管理,慢性病監測信息系統,這都是非常具體的一些投資機會的切入點。

    解決方案,醫療遠程動態心電監測,這是一個機會,后面也有切入點。慢性管理物聯網解決方案,集成藥物庫、循證醫學庫,從傳統醫院HIS系統到藥企的ERP,他們之間數據打通。你現在架在云端來做這個事情,技術上更加便利了,怎么去做是關鍵。糖尿病、心血管與脂肪肝等慢性健康管理解決方案,這個不做具體闡釋了。社區慢性管理解決方案,這個和中國醫改有密切關系的。大家可以關注一下醫改的方案,分級就診政策出臺的情況,如果考慮你的投資的話,就考慮政策變化趨勢,看看你這塊有沒有現實的投資機會,進早了不行,進晚了趕不上,合適的投資機遇。企業的慢病管理解決方案,院外慢性遠程診療管理方案,家庭慢性管理解決方案。

    最后,重點給大家分享一點具體的,重點機會介紹一下,慢性病監測設備,從治療向預防轉變,從院內診斷向院外監護監測去轉變,實時監測需求越來越強烈,有了移動互聯的技術,這些東西從技術層面有變成現實的可能。血壓、血氧、心電等慢性監測設備是主流,增長的很快。未來慢性病監測設備會持續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會超過25%,電子血壓計、便攜血糖儀、數字體溫計、便攜式超聲波產品及多參數監護儀仍是主力。從一個產業角度來講,應該是互聯互通互認的,但中國醫療體制的原因,遠遠做不到。政策驅動是關鍵,糖尿病患者多,產品滲透率低,這是我們去年研究的成果,今年看非常多了,100多個。移動互聯、動態血糖監測是主要投資方向。大家可以加我的微信。

    最后給大家分享移動醫療從產業角度來講,分享四點,這個也是我們做投資,也是我們做企業,做移動醫療應該關注的四個點。第一移動醫療或者移動互聯技術是一個突破點,這個突破點兩個意義,第一個突破點,它是一個技術突破點。我們很多時候,前面講了中國醫療衛生是一個事業,剛剛變成一個產業,市場化來做,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從現在醫改的動向和趨向來看,它肯定要發揮市場的力量,來彌補供不應求的態勢。我們移動醫療這個技術非常先進,把中國醫療事業直接從冷兵器進入了G20的時代,這個改革是非常巨大的。還有移動醫療它是撬動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點,中國的改革從來都是危機倒逼改革的,這個改革有這個意義。你做掛號的應用,撬動了移動資源的一個口子,多點執業,春雨醫生撬動了公共衛生資源的大口子。第二點,移動醫療的關鍵點應該是醫療資源,不是我們的移動互聯技術,要多往線下去做,這是關鍵。第三個,這個產業是政策推動的產業,不要只看醫改政策,我們的醫保政策,我們的商業保險政策都要去看看,因為前面李總講了買單的驅動力,美國和中國是非常不同的,他們的保險體系是非常健全的,中國還差一些。第四個,你要考慮接地氣一點,你要看醫療的產業形態,移動醫療發展前景很好,但是你做會不會賺錢,怎么做才賺錢,你的商業模式是什么,這個點適不適合這樣干,你這個邏輯對不對,要看我們產業形態,要看我們的醫療改革政策。我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孫總給我們帶來的精彩分享,在孫總的分享里面有兩個圖對我啟發比較大,一個是五層金字塔,相信很多在座的創業者可以在五層金字塔里找到自己的落腳點和向上和向下發展的方向。另外一塊,還有一張圖,我覺得孫總可以再繼續深入延展的,就是移動醫療的生態圈事實上是孫總列了平面的生態圈,伴隨著這些年移動醫療的發展,包括移動醫療投融資案例的豐富,這個生態圈變成立體的了,這個找機會可以跟孫總進行深入探討。上面三個分享是從媒體角度、投資角度和研究角度,對移動醫療這塊進行了一個分析。我們接下來的環節是移動醫療創業者會從他們實際的創業和探索的角度,為大家闡述一下他們對移動醫療的理解,接下來的演講嘉賓,我們上面三位嘉賓分享時間充分了一些,下面四位演講嘉賓要控制一下時間。接下來邀請的是演講嘉賓是摩寶微科技術總監付軍先生,他演講的題目是移動醫療智能護理系統,有請付總。

    關鍵詞:移動醫療醫療大數據健康醫療遠程醫療智慧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