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基于物聯網架構的心臟遠程實時監護系統(iHolter)

    基于物聯網架構的心臟遠程實時監護系統(iHolter)

    主持人姜梅:

    下面的講者是山東優加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設計師張錦景先生。

    張錦景:
    各位專家和來賓大家下午好,感謝中國通訊學會給了我這次機會跟大家分享中國心臟遠程移動監護網絡與數據管理服務。其實,我們很多同志都不知道自己的心臟數據,我們的心臟重量是300克,它24小時要波動10萬次,在我們人生中要波動25億次,每天波速血液重量7噸,它即不能罷工也不能休息,我們很多同志花錢維修自己的氣質,但是很少有人花錢維護自己的心臟。這是最近這兩年社會新聞、媒體報道的心臟意外死亡,是讓大家很痛心的,他們擁有各種醫療條件,各種醫療保險,每年都進行幾次體檢,但是他們還是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說明心臟數據的重要性,因此通過大數據的挖掘我們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方法預防社會人群發生心臟猝死。

    心臟的事件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呢?通過這張片子大家看到,往往是我們自己忽略了心臟的異常現狀,在社會上或者家中發生了心臟異常事件,失去了早期救治時間,導致喪失了自己的生命。我們急救車往往到家里的時候病人已經失去了生命。我是心內科醫生,我每年要輪轉急診科三個月,到我面前來的心臟病人大部分已經進入了晚期,盡管我們醫院有現代化的治療設備,有現代化的治療手段,但是我們對社會人群的心臟猝死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我們在中國每年發生心臟猝死是350萬人次,每10秒發生一例,美國2002年78.8萬次,每40秒發生一例,我們2012年心血管疾病出院的病人是752萬,也就是說在我們社會上分布的一個龐大的心血管疾病的群體,他們迫切需要得到我們的服務,我們國家從2011年到2013年我們心臟介入手術157萬人,他們在社會上也迫切需要得到人們的關心和服務。

    我們早期發現心臟異常數據以后,我們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呢?當我們早期發生心臟的異常問題以后,我們可以及時的干預,挽救病人的生命,我們在1到2個小時內進行干預,我們心臟死亡率可以下降30%,早期干預來帶來一個好處,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們臨床治療和臨床干預的療效,同時降低了并發癥。能夠節省醫療費用,同時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減少病人再住院的次數。美國證明了通過遠程移動技術大幅度的減少保險公司,為再住院病人賠付的金額。在我們中國,我們優加利公司從2005年發明了國際上第一個能夠直接介入移動互聯網和數據移動平臺的終端iHolter,能夠使我們對社會上人群進行24小時實時在線心臟互動遠程監測,在iHolter上我們創新了自適應分析診斷模式,異常數據捕捉準確性達到82.7%,能夠在發現異常數據后直接把異常數據發送到我們云平臺,推送到我們醫院服務器上,讓我們的醫生能夠及時的獲得這些異常數據,做出來臨床決策,發出就診警示,還是說救助指導措施?為挽救病人的生命做好了一切準備。這個iHolter是雙向的,它接受我們數據云平臺的管理,能夠自動的校對時間,同時又能夠檢查電芯片連接狀態,這都是為了方便我們病人在家里自己操作。

    這是目前我們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基于物聯網架構的心臟遠程移動監護網絡,目前接入的三甲醫院,37家大型三甲醫院,180多家區縣級醫院,每天我們要為這兩百多家醫院提供數據接入服務、存儲服務和安全服務。優加利公司每天要跟成千上萬的心血管病人打交道,但是最近幾年我們統計的數據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們中青年心臟猝死的病人越來越多,后面我選了幾個典型的病例,有一個今年21歲,也是我們搶救成功最年輕的冠心病病人,這樣的中青年事件發生越來越高了,包括我本人在內,我們大家都要關注我們自己的心臟,因為我們的心臟一旦出了問題,他的搶救問題只有5分鐘,所以對于我們如何早期發現心臟異常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數據云平臺上,目前一共接入了37家大型的省市級三甲醫院,每天都在為他們提供服務。這是我們的服務知識體系,我們2008年到2009年我們花兩年時間搭建這樣的服務體系,這樣的服務體系搭建也標志著我們國家原來依靠醫院處理數據,轉變為數據數據化和云平臺化的接入訪問,下面是我們數據處理服務體系,主要為我們醫院提供了數據處理服務,同時為我們高端用戶提供個人的接入和數據處理服務,為他們發生異常事件的時候能夠把他們的數據對接到醫院去,使他們在當地能夠及時的得到醫院心血管醫生的干預。我們的商業模式是什么?談到商業模式的時候,我告訴大家,我們是熬出來的,我們從2005年研制成功iHolter以后,我們創業團隊非常高興,認為發大財了,全世界只有我們一種可以直接接入移動互聯網心臟遠程監測系統,后來我們才發覺這個夢想離成功還早呢,我們從2005到2007年我們在山東大學完成了7160例臨床試驗,我們衛生部要通過這個試驗獲得移動技術就近對醫療分析診斷有沒有價值?有沒有幫助;第二,你的安全性在哪?會不會造成更多的醫療糾紛?第三,它的管理是如何管理的?收費標準是什么?所以我們老老實實從2005年到07年花了三年時間,那時候是非常艱難的,我們都住在實驗室里。

    現在呢,我們的商業模式通過數據云平臺,連接社會人群和醫院為他們提供數據支持服務。這是我們現在主要的客戶,從北京的301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安貞醫院到天壇醫院到我們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和上海東方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我們預計在明年將覆蓋到全國,在每一個省市和副省級城市都有我們的心臟遠程監護中心的對接醫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建立亞洲第一家心臟遠程監護中心,從去年開始區縣醫院為它提供心臟事件的病人已經超過了本院的病人,它服務了16萬心血管病人。這是安貞醫院,一共服務了1萬多干部保健對象和社會人群。301醫院也服務了1.4萬多,今年要突破2萬心血管病人。上海第一人民醫院服務了三萬多病人,每年的支架介入手段都是按照30%增長程度向上增長,通過遠程檢測發現了大量早期心臟異常的病人,挽救了大量的生命。這是天壇醫院,發現了很多腦猝中的病人不是腦出了問題,而是心臟的問題。我們現在從去年開始,我們數據服務客戶已經走向了國際市場,我們和美國著名的心臟服務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它每年提供6萬美國心臟病患者由我們進行數據服務,標志我們中國心臟數據服務和安全措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們現在一共服務了35.1762萬例患者,早期發現搶救成功高危患者1.3057例。我們去年一年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服務了27670例患者,搶救的高危患者1711例,我們為上海交大附屬醫院搶救了7579例患者。我們從2007年到現在為止搶救最年輕的患者是21歲,他檢查過很多次,部隊的教官懷疑他偷懶,上課也睡覺,跑步的時候地上一摔就不再跑步了,后來懷疑他有病,后來送到301醫院一直按照癲癇病來治療的,查到最后醫生給他送到了心臟病房檢查,發現他在2011年1月10號入網檢測,凌晨2時02分發現了6.02秒的停博!自動警示并發送數據到301醫院遠程監護中心,路上的時候發現心臟停博了11.2秒,然后馬上拉到手術室搶救了他的生命。

    杜某某35歲男性,10天前在工作中發生暈厥,發現以后立即通知到醫院里,尖端扭轉性的心臟問題,搶救了他的生命。房某某也是一樣,做了心臟監測過程中,5月22號凌晨兩點發現長達3分鐘心肌缺血性抬高,通知他第二天到醫院就診,他不愿意來,沒有問題,休息一下就好了,醫生說你還是來吧,結果做貫徹動脈造影的時候發現已經堵塞了85%,其實他在某一次會議上發一次脾氣,或者找人談話的時候不愉快都有可能導致他發生心臟猝死!這是支架案例,安裝完支架以后他仍然需要長期我們心臟管理和服務,他仍然會出現心肌缺血和誘發短陣性室性心動過速。這樣的患者早期發現就可以挽救他們的生命!

    我們在座的各位大家都關注一下我寫的這幾個問題,我作為一個心內科醫生,我提出來這些問題,如果我們的年齡在40歲以上,如果我們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如果我們領導人超過20人以上,如果我們每周工作到凌晨以后三次以上,如果我們每周鍛煉少于兩個小時,如果我們有高血壓、高血糖或者高血脂,或者經常抽煙的人群,或者我們過度肥胖,以上八項中如果我們占了四項,我們就算屬于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它也提醒我們每年體檢一次,做一次心電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它也提醒我們每個月多要進行一次心臟遠程監測!聽一聽醫生給自己的分析診斷,聽一聽醫生對自己工作量的建議,有利于我們不僅僅能夠預防心臟事件的發生,同時也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