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網上診治,大病網上會診。通過互聯網享受上級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使患者就醫更加便捷,疑難重癥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專家的醫療服務。
毋庸置疑,智慧醫療的介入,在有利于實現真正分級診療的同時,尤其能讓行走不便、居住偏遠及經濟承受能力有限的患者憑借它的智慧平臺,從根本上緩解他們的“看病難看病貴”。然而,多種原因障礙影響了智慧醫療在這些地區的發展步伐。但河南的做法及開拓精神給人激勵與思考——
有媒體報道,豫西山區“架起”健康“高速路”,智慧醫療讓山區患者不下山就能享受先進醫療服務。9月19日上午,居住在太行山區的76歲劉老太來到常平鄉衛生院做身體檢查。衛生院醫生打開心電圖機,插入網線,按照心電圖檢測常規程序,把剛采集到的患者的心電圖信息通過電腦傳到沁陽市人民醫院專家處,不到10分鐘,患者的診斷結果就反饋回來了。該衛生院長說他們已經開通遠程心電會診系統。便捷、及時、診斷準確率高,降低了治療費用,比如像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出現心慌氣短癥狀時,再也不用來回奔波了,也消除了貧困村民突發心臟病猝死的隱患。”
據了解,這套山區遠程心電會診系統是沁陽市衛生計生委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投資20余萬元,向山區衛生院免費配送了一套遠程心電會診設備,通過“快速通道”和“一站式”服務的方式,有效減輕了貧困群眾看病就醫費用負擔,在山區和市里之間“架起”了一條健康“高速路”,保障了山區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一項重要舉措,以沁陽市人民醫院為依托,對山區貧困戶精準“把脈”。
山區這樣做了,距離省城遙遠的邊遠地區——豫東濮陽縣讓“互聯網+分級診療”落地生根,同樣取得很好效果,濮陽縣人民醫院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嚴要求建立“互聯網+分級診療”平臺,目前運行平穩,已經為鄉鎮衛生院會診疑難病患者40余例。
據了解,為了保障工作質量和效率,濮陽縣人民醫院選派專家組在服務中心值班,及時回應基層衛生院會診需求;基層衛生院在系統中可隨時看到值班人員信息及狀態,緊密保持聯系,極大地提升了基層衛生院的診斷能力和水平,同時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縣級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為患者就醫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受到基層醫務人員及患者一致好評。
然而豫北一63萬人口的典型農業貧困縣,卻至今尚未有智慧醫療的蹤跡:4家縣級醫院何22家衛生院只有一個縣級醫院的影像科室與省級醫院影像專家有手機APP聯系,效果與準確度可想而知。筆者調研發現,其困境障礙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管理者的智慧醫療意識淡薄,輕視遠程醫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二是醫務人員對互聯網醫療觀念淡薄不清,65%的醫生護士對具體的互聯網醫療操作及先進適用性不明,認為可有可無,不影響整體醫療水平,三是對20萬元基礎聯網設施設備投入困難。該縣醫院2015年新農合住院上轉率高達18%以上,2016年住院平均消費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近10%,“看病難看病貴”非常明顯突出。
筆者認為,智慧醫療是解決山區、邊遠地區“看病難看病貴”的得力措施與科學平臺,但也是所有基層醫療水平落后而又難以在短時間得到提高的醫療機構必須重視發展的高科技醫療項目,必須得到有關部門與人士的重視。
因此,建議政府盡快將智慧醫療建設作為基層所有醫療機構提高專業水平技能的重要手段與措施,這就需要,一是提高管理者對智慧醫療先進作用及實用性的認識,改變目前的懶散認識,盡快把智慧醫療建設列入重要的醫院醫療建設日程上來,二是加大智慧醫療的宣傳力度,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對互聯網醫療重要性的認知度,學習應用智慧醫療的操作運用,做好充分準備,三是將智慧醫療建設列入地方政府財政投入預算,保證智慧醫療軟硬件建設的盡快投入與運行。只有這樣,提高基層醫療水平才可能來得快,用得好,緩解“看病難看病貴”才能見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