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國家層面正在積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規劃綱要的編制,同時也在進行“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和深化醫改規劃的編制,通過“一綱要兩規劃”的編制,確定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總目標。
十萬億級健康盛宴開啟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速,慢性病的發病率增加,老百姓對醫療的主動需求、升級需求逐漸增加,我國目前已經進入醫療需求的爆發期。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期國家出臺了《關于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年—2020年)》,試圖通過互聯網 、智慧醫療解決這一問題。
《綱要》規劃要求開展健康中國云服務計劃,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推動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務和智慧醫療服務,推動健康大數據的應用,逐步轉變服務模式,全面提高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綱要》正迎合了時下“互聯網+”這一熱門話題,智慧醫療被認為是今年最大的風口之一。智慧醫療必將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轉變。從規劃綱要的內容看,涉及智慧醫療的領域包括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等,將構建新時代下智慧醫療的生態圈,智慧醫療領域將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當前“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圍繞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醫療健康產業有望突破十萬億市場規模,醫療健康產業也將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浪潮。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然而與美國、日本甚至很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大健康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前景無限。
上市公司爭先布局智慧醫療
在國家緊鑼密鼓籌劃“健康中國”戰略之時,一些商業嗅覺敏銳的上市公司已經開始搶灘、加碼健康產業,競相布局智慧醫療。
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已用實際行動印證了潮流風向。騰訊、丁香園、眾安保險三方合作打造的互聯網醫療生態鏈已初現雛形,智能血糖儀糖大夫是大數據和服務的承載終端,丁香園和眾安保險則是服務提供方與數據應用方;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和“醫療云”服務,也彰顯其做大互聯網智慧醫療的意圖;而聯手復旦發布醫院排行榜,百度則又搶到一個互聯網醫療的入口。從百度健康云、騰訊微信醫療到阿里“未來醫院”,三大巨頭都希望占領甚至引領這個萬億元大市場的醫療智慧互聯網行業變革。
而在上市公司層面,以衛寧軟件、萬達信息、運盛醫療為首的公司已率先轉型布局智慧醫療信息化業務以及探索遠程醫療服務。萬達信息可稱得上A股互聯網醫療的先行者。從2012年控股全程健康試水家庭健康信息化管理,到近年募資35億元發力健康云、醫藥云、保險云和醫療云等四大互聯網醫療項目,動作很大。海虹控股、延華智能、焦點科技等上市公司也從互聯網技術切入,快速布局醫療信息化服務市場,搭建智能醫療信息化平臺,以借力互聯網、信息化在健康中國中占據強勢地位。
縱觀A股公司近一年來的投資風向可見,大健康、智慧醫療已經深入上市公司之心。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開始積極轉型“智慧醫療”,甚至陸續有上市公司更名,新名稱中加上“健康”字樣:華邦健康、樂金健康等就是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醫療信息化以及醫保控費業務領域,計算機、電子類公司已經成為一支新主力軍。此外,行業內兼并收購風起云涌,諸多上市公司通過并購相關企業,整合醫療資源,布局智慧醫療產業鏈。
根據IDC預測,到2016年底,國內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108.5億元,2015年至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6%,未來這一市場年規模有望超500億元。可以說,智慧醫療將成為深化醫改、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技術手段。而歷經幾年的模式創新、商業試錯、資本逐鹿,相信在健康中國與智慧醫療綱要等政策的推動下,智慧醫療產業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黃金期。
而為更好地應對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將于今年5月26-27日在上海隆重舉行“2016中國國際智慧醫療創新大會及可穿戴設備、新技術展覽會”。此次國內最富盛名的行業峰會值得期待。
商業模式仍需探索
雖然前景無限,未來智慧醫療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還有不少。
國內智能醫療尚未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雖然智慧醫療健康行業市場巨大,但因為體系的復雜性,商業模式并不顯而易見,仍需探索。智慧醫療需經過很長時間的布局期和很高的成本投入才有規模成效。
技術障礙亦是一個問題。目前移動設備面臨無線網絡信號不均勻、條碼識別率不高、待機時間短等問題,嚴重影響使用體驗和工作效率。同時,國內多數智慧醫療沒有什么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規范化、標準化是一大挑戰。比如要實現智慧醫療、移動護理,首先需要規范的醫囑術語和護理知識庫,但目前缺乏國家層面的醫療信息化標準。
存在定位不清、互聯網屬性不明等問題,也需要注意。很多醫療機構開發的APP,只是單純地把PC端系統搬到移動終端設備上,并沒有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信息化終端的優勢。
智慧醫療這條路前景無限,但這條路上也布滿霧霾,還需要從業者、行業、相關部門多方一起努力,才能惠及社會,讓智慧醫療真正“改變醫療生活”,以持續推進健康中國戰略。
(來源:通信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