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互聯網醫療通過三種入口重建現代醫療關系

    互聯網醫療通過三種入口重建現代醫療關系

    互聯網醫療通過三種入口重建現代醫療關系-智醫療網

    行業資訊

    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使得醫療服務中的各方都處于零和博弈狀態,導致缺乏相互信任、關系緊張。互聯網能夠建立新的溝通渠道和流通模式,實現對傳統醫療服務模式的有效補充,滿足醫療服務事業發展的需求。

    互聯網對就醫、行醫、醫療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深度滲透的新形勢下,關系重構將成為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核心。

    患者入口:打破傳統,以患者為核心重構各方關系

    從患者角度出發,提高患者在各就醫環節的體驗是互聯網醫療的價值所在。以患者為入口的企業主要切入的是患者在醫療信息獲取、就醫流程和溝通交流方面的需求和痛點。

    目前一大熱點是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為基礎的健康管理服務,對應的是患者逐漸增長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和需求。

    其中既有為慢病管理服務的醫療級智能設備,如糖尿病管理(三諾生物、Welldoc)、高血壓病管理(九安醫療)、心血管與心臟病管理(樂普醫療、中衛萊康)等;也有以日常健康管理為主的體征檢測設備,如步數(咕咚手環、Jawbone)、體重體脂(PICOOC)、血壓心率(康諾云)等。

    這方面的發展趨勢具體表現為醫療設備的移動化和移動設備的醫療化,導致體征數據與臨床數據的融合,數據采集方式開始標準化、結構化。

    由此,患者從過去被動的由醫生安排檢查變為了主動對自身健康數據的監測和管理,患者與醫學數據的關系因此而改變。

    其次便是在線問診服務,它既可向前連接健康管理,為用戶提供健康咨詢服務,也可向后連接導診掛號服務,通過在線咨詢將有需要的患者引向線下醫院和藥店。

    以在線問診為切入點的優秀企業和應用有很多,如我國的春雨醫生、紫色醫療、好大夫在線,國外的Zipnosis、iTriage、DirectDermatology等。

    其中,春雨醫生和iTriage都可為患者提供基于自診輔助的問診和用藥咨詢,通過診前簡單的人機溝通對患者進行相關病癥的基礎知識教育,可有效提高醫患溝通的效率。

    而像紫色醫療和DirectDermatology則都專注于皮膚科,以文字和圖片結合的方式為皮膚病患者進行異步問診服務,利用皮膚科的遠程和面診的準確性相似的特點,為患者提供高效又高質的醫療服務。

    在我國,由于互聯網問診平臺政策還未放開,第三方問診平臺目前限于健康咨詢服務。同時,我國長期以來門診服務收費相比美國都處于極低的標準,單純的在線問診服務模式盈利困難。

    因此,如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就醫160等在線問診服務平臺又同時結合提供在線導診和掛號服務,構成診前醫療服務閉環。在線問診導診服務通過對就醫模式的重構,開始影響醫患關系的轉變。

    在此之外,隨著線上社交網絡服務的興起,針對患者的醫療類社交網站也應運而生,如我國的“和你在一起”和美國的“Patientlikeme”都是其中典型。

    網上患者交流平臺匯聚了海量的病癥醫療情況、患者就診評價和質量、藥物反應和療效等數據,不但可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相關信息交換的場所,亦可為藥企、醫院和科研機構提供寶貴的數據支持,大數據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逐漸鋪開,應用價值日益收到重視。

    在市場方面,藥品供應鏈各環節廠商,如藥企、藥店和保險等,當前都開始重度參與互聯網醫療,產業集中度開始逐漸提升。

    醫藥電商切入的是患者診后購藥的需求,在經營上,可以分為自營式與平臺式。自營式的醫藥電商,如健一網、七樂康、好藥師網等,通過在線服務構造新的營銷渠道。而平臺式的醫藥電商,如天貓醫藥館、一號藥店等,主力打造的是藥品類的網上交易平臺。

    在此基礎上,醫藥電商的服務模式又可根據與線下藥店的融合程度分為純線上與o2o模式,當前開展O2O模式服務的仁和藥業(000650)的叮當快藥,通過線上咨詢選藥線下送藥的O2O閉環服務,有效擴展了藥店的服務半徑和效率。

    傳統模式下的藥企因為流通環節過多,無法直接對接用戶,導致在研發和營運上缺乏導向性,在利潤上也受流通成本的制約。通過接入互聯網拉近與用戶的距離,藥企與患者的關系有了新的轉變。

    為提高對醫療保險費用的風險控制能力,保險業目前也在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其中既有與智能硬件相結合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的(泰康人壽、OscarInsurance),也有與在線問診、在線健康咨詢相結合提供在線醫患溝通服務的(中英人壽、平安健康)。

    此外,結合在線問診、在線購藥和在線保險支付的保險服務模式也已經展開(陽光保險)。通過互聯網醫療與保險業的結合,更進一步的風險管理機制提高了保險公司在服務方面的主動性,將促使保險與客戶之間關系的轉變。

    醫生入口:打開信息孤島,聯接醫生重構醫醫關系

    從醫生角度切入的服務當前以移動電子病歷、用藥詞典、醫學文獻庫等臨床決策工具和醫醫社交網站為兩大主流。

    其中,以臨床決策工具為切入點的企業,我國有杏樹林,國外有WoltersKluwerHealth、Epocrates等,針對的是醫生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連接的是醫生與輔助工具。

    然而,杏樹林通過建立病例交流平臺和醫患溝通平臺,亦表現出社區化運營的趨勢。而以醫生社區為切入點的企業,如我國有丁香園,國外有Doximity,針對的是醫生工作中在專業方面溝通交流的需求,這些需求涵蓋廣泛,包括社交、學習、工作和商業合作等等。

    在傳統模式下,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主要通過院內邀請、學術會議等方式,溝通成本高、機會少,醫醫之間形成信息孤島的困境,制約了整體醫療事業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建立溝通渠道和方式,打破孤島困境的醫醫關系將得以重構。

    醫院入口:打通最后一厘米,聯接患者與信息化服務

    從醫院角度切入的服務主要集中在就醫移動信息化和遠程醫療方面。就醫移動信息化將醫院服務與患者的智能終端連接起來,使其能夠在手機上就完成掛號、醫患溝通和醫保藥費支付等操作。

    當前,以為此為切入口的公司主要有兩種,一類以騰訊的微信智慧醫院計劃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為典型,打造聯通各醫院服務的智能云平臺;另一類,如卓健科技的掌上浙醫,專注于為特定醫院打造云醫院平臺。

    在遠程醫療方面,由于政策的支持,以醫聯體和“醫院+藥店”的遠程醫療協作模式正在開展,為醫院開發管理遠程醫療網上平臺的朗瑪科技、宜華健康(000150)等企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機會。

    不管是就醫移動信息化還是遠程醫療都離不開醫院的院內信息化建設,傳統的醫院信息化系統,如電子化病歷、電子掛號系統和院內網絡建設等,都為當前更進一步的服務提供了基礎。

    過去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在于提高醫院運營效率,通過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發展服務,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了醫院信息化帶來的便利,推動就診體驗和就診滿意度的提高,重構患者和醫院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可穿戴設備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互聯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