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國終于在醫生以及群眾的呼聲中出臺分級診療政策,但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健全,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布局結構不合理,深深影響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和效率,同時也使重大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艱巨和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難以應付。為此,我國實現分級診療仍然需要克服眾多困難。而在移動醫療快速發展的今日,是否能為分級診療插上翅膀飛得更高更遠呢?
移動醫療對接醫院入口:幫助提高醫院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醫院作為移動醫療機構入口核心,其HIS是核心,且以電子病歷,移動查房,醫囑和臨床決策為中心,同時整合PACS、LIS、病理科、護理、掛號預約、藥劑科、高值耗材全流程管理、院感質控、消毒供應、醫院決策和內部行政OA等等。同時幫助醫生在自己的手機上方便地收集管理病歷,隨時和病人進行溝通,實時掌握病人的病情發展情況,對病人制定出一對一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尤其是對于基層醫生,應該認識并適應大數據對現代醫療的影響,熟悉互聯網,不斷掌握和更新醫學理論和技術。
節約患者就診成本:移動醫療強調即時性和效率
患者在求醫的過程中,除了需要付出很大的金錢成本外,時間成本也是巨大的。在醫院,隨處可見的是人山人海,遠到看不見盡頭的隊伍。掛號排隊,就診排隊,檢查排隊,付費排隊,取藥排隊……而對于那些“火爆”的航母型綜合醫院(類似協和)來說,即使你排上一天隊,你也不一定能夠掛上號,最后還是得找黃牛買號。掛號預約工具能夠幫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同時在線支付,在線獲取醫療病歷的工具也成為患者急需要的。
患者足不出戶就能看病:移動醫療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不少醫生都認為:患者并非都需要親自上門求診,一些小疾病患者完全有能力“自救”。目前不少移動醫療APP都擁有輕問診功能,患者可以向在線醫生發起即時提問,亦可以通過疾病自查功能,得到輕微指導就能即刻處理。這是一種初篩分流,對提高現有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幫助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未來真正形成分級診療是有巨大價值的。
可穿戴設備:醫院及患者獲取大數據的有效途徑
硬件入口包括可穿戴硬件、便攜式硬件以及醫院內各種大型小型設備這三大類智能互通互聯硬件,便攜式硬件以及醫院內各種大型小型硬件設備能夠幫助醫院提高運營效率和提升服務效率。此類入口是技術驅動型入口。
我國移動醫療在硬件方面的目前的發展核心是在前端用技術改變服務模式以及進行數據收集,在經過了快速發展的一輪前端布局之后,目前行業也開始逐漸把觸角伸向后端——打通數據、技術和服務,拓展到后端診斷、個人健康干預等。以后將有更多用戶參與自身健康管理。
隨著國家對移動醫療政策不斷開放,移動醫療市場在逐漸成熟的同時亦將加快我國醫療改革進度,真正滿足新形勢下群眾“就好醫”的需求。
(來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