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投資 > 從經緯的投資邏輯看移動醫療的發展方向

    從經緯的投資邏輯看移動醫療的發展方向

    放眼目前被創業者、投資機構聚焦的創業領域,O2O、出行、電商等等無非是在解決人衣食住行這幾個基本需求以及相衍生的服務上面做文章。原因很簡單,巨大的持續不斷的需求和高頻次的消費行為。

    但在“生老病死”這個比衣食住行還基本的需求滿足上,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十幾年,不停地有新公司進入、發展,但遠沒有出現被市場聚焦的醫療行業大公司,當然醫療行業創業也從未進入過“風口期”。

    究其原因,中國過往的政策限制了整個醫療體系內資源的流通性,以及我國醫療資源相對于龐大人口基數來說的稀缺性,這些導致了在長時間內中國的醫療行業充斥著種種弊端而資源配置又效率低下,橫亙在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息之墻一直未被互聯網完全捅破。

    但近些年的醫改措施給醫療行業帶來了一些變化。醫生多點執業成為可能,藥品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疏通,醫院的信息開始向社會公開。這些政策的逐漸放開讓“互聯網+”這桶萬能漆也開始往醫療身上涂抹色彩。移動互聯網醫療的話題被密集提起,資本也在這個市場內搜尋優質的創業項目布局未來。讓人仿佛覺得移動醫療的“風口”就要到了。

    先看一組數據。2014年中國的醫療支出是5200億美元,占GDP的5%。同期美國的醫療支出是2.9萬億美元,中國的5.6倍,占美國GDP的比重為18%。人均上中美差距更大,中國人均醫療支出為400美元,美國是9600美元,中國的24倍。醫生資源上,2011年,中國每一萬個人擁有醫生14個、護理人員15個,對應分別為美國的1/2和1/6。由此得出的結論很明顯,中國的醫療資源無論是對于自身的需求還是和美國相比,都是短缺的。反過來說,中國醫療行業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功效之一就是打破信息壁壘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反應到創投圈對這一趨勢的判斷就是,2015年上半年中國醫療一級市場投資案例一共177起,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6%,相對應的金額達到39億美元。

    但我們還不能說醫療市場的創業進入了風口期,畢竟受限于政策和醫療資源的短缺,這個行業的創業項目很難出現諸如出行、餐飲等行業的爆發性增長模式。但也如經緯中國醫療投資董事喻志云所說,醫療行業有個特殊屬性是抗周期,醫療健康是一座抗周期的投資金礦,不會像股市那樣玩過山車。

    近日,經緯創投舉辦了一場醫療健康專場的“chuang享匯”,經緯中國管理合伙人、經緯醫療投資董事喻志云和周密分享了經緯在醫療市場的投資邏輯和目前的布局。以下是根據他們在“chuang享匯”上口述觀點做的整理:

    徐傳陞:未來五年會有三到五家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

    我們領域主要的核心是醫療器械、服務和現在越來越大的互聯網醫療。投資策略也非常簡單,因為我們團隊本質上都是IT宅男、醫療技術人才,所以我們投的方向都是技術和互聯網移動方面關聯交集的結合。這里面包含了兩大塊,一塊是技術驅動之實體醫療,我們投了好幾家公司,瑞奇外科、心諾普、星童醫療等,主要就是所謂競爭替代的概念。

    另外一部分是跨界創新,現在市場非常熱,移動互聯網醫療。這塊我們更注重的是怎么去通過移動技術去改變醫療服務還有醫療產品設計,中間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模式。包括企業服務,O2O,現在還有醫療大數據等方向。

    我相信未來五年應該能看到很多醫療健康還有新型服務模式,也會有很多獨角獸出現。我個人猜測應該有三到五家至少過十億美金的、大的獨角獸。

    喻志云:我們的喜好是技術驅動,打破國外壟斷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經緯在實體醫療方面的布局情況,實體醫療包括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還包括醫藥。在醫藥方面,我們認為在中國的現狀投資風險跟投資回報還不能完全成比例,所以我們在醫藥投資方面非常謹慎,更多的精力花在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上。

    醫療器械方面我們投資了八家,我們的喜好是技術驅動,打破國外壟斷。在醫療服務方面投資四個公司,在醫療服務這塊我們看好的創業者需要具備的品質是注重服務,同時有很強的運營能力,這樣的企業有更多的機會脫穎而出。

    我們喜歡怎么樣的實體醫療公司?

    首先我覺得市場一定要大。醫療器械有一個問題,很多單品的市場并不是很大。所以作為創始人你一定要想到怎么樣能把你所針對的市場做得更大。你單品市場不大的話,你一定要想怎么樣成為平臺性的公司,突破市場天花板。

    第二如果你是一個醫療器械公司,你一定是技術驅動,一定是打破國外的壟斷,一定是給病人帶來最好的性價比,這樣的公司才有可能殺出重圍。然后團隊也非常重要,需要非常的互補。我們看到很多實體醫療公司,創始人比較偏科,是比較純的技術人才,運營能力、融資能力不強,這一類型的創業者想要有大發展,需要找到跟你互補的團隊。

    周密:經緯關注的四個領域和四個標準

    經緯是怎么來看醫療互聯網的機會的?

    中國在很多實體產業方面,醫療器械、醫療設備、醫療服務方面是落后于國外的。但中國在消費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以后的O2O發展方面,我們實際上是走到了國外的前面。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不是完全的拷貝,我們是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對醫療到底是什么樣的影響?我認為可能是顛覆,可能是加速,更重要是使得我們整個產業能夠彎道超車。我們在實體醫療某些方面是落后國外五到十年,但我們在整個移動互聯網與醫療嫁接方面可能跟國際上是非常接近的。這是非常重要的機會,這是經緯對整個互聯網醫療的基本的邏輯和判斷。

    我們現在關注四大領域,第一是品類經濟。我們很多項目包括早年的好大夫都是品類經濟的問題。我們在尋找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醫療資源不對稱,還有不同醫院醫療資源不對稱所帶來的機會。

    第二是O2O。我們有非常多的O2O項目,O2O跟醫療嫁接就會產生很多好項目。比如說醫生預約,護士預約上門,護工等等很多方面。

    第三是SaaS。經緯本身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做得不錯,也有一系列企業服務的SaaS公司。我們發現在牙科領域to小B(診所),用SAAS切入這個行業,可以做圍繞醫生供應鏈的服務環節。

    第四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毋庸置疑整個互聯網來講,向下滲透是O2O的公司,向上就是大數據。基因測試之后,健康服務、農業服務會產生海量數據。計算資源和計算能力不是原先那種方式可以解決的,就涉及到一個平臺化外包的問題。同時也強調跨界,數據科學家和基因的對接。

    我們判斷大致有四個標準,第一是切入點。我們跟O2O交流,他們跟我說了一個經驗,可能一個切入點的選擇是決定你整個創業成敗,這一點我非常的認同。

    第二是團隊。如果不是互補團隊,主要創始人沒有兩邊思維對接的話,這樣的團隊成功率還是比較低的。一定是更互補、更融合的團隊更容易成功。

    第三是股權比例設置。很多創業者在初期的時候不注意,創業找朋友弄點錢,包括你找個天使投資人,股權比例嚴重不合理或者創始人之間貢獻度、資源以及股權完全不能對團隊產生激勵。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就會有致命的問題。

    第四,簡單來講天使輪我們看的是人。你說的事跟你過往的經歷以及對行業的理解、感覺對不對,這是一個標準。但是到了A輪基本上我們非常強調的就是數據了。所以說大家如果來經緯聊項目,千萬要準備好運營數據和數據曲線,這是我們非常看重的一個指標。

    (來源:東方財富網)

    關鍵詞:移動醫療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可穿戴設備健康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