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自2013年起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聯合6家中心衛生院及所屬村衛生室組成了醫療聯合體。醫療聯合體按預期建立了區域影像、區域檢驗、區域心電、區域病理、遠程教育、遠程會診等六大中心。
最早投入運行的是遠程教育,該項目較早運行的基礎得益于全縣實現了縣域衛生信息化,鎮、村醫療機構衛生信息系統與縣人民醫院信息系統實現了互通互聯。遠程教育課程來自于縣人民醫院,鎮、村醫務人員在權限范圍內,除參加繼續教育外,還可查看到縣人民醫院預約掛號、日病床使用情況,可以為在鎮、村醫療機構就醫患者提供預約掛號、辦理預約入院手續。
區域影像、區域心電是第二批運行的中心,在縣域衛生信息化基礎上,要完善的是影像圖像、心電圖的存儲及網絡帶寬等問題。鎮衛生院的影像采集相對簡單,一般只有一臺X線機,或者數字胃腸機、心電圖機,與HIS系統的連接也相對簡單。但影像存儲需要較大空間,鄉鎮衛生院雖建了信息系統,但大多受條件限制未配備大容量的存儲,也未建立規范的機房。我們的解決辦法是:由縣人民醫院建立統一的影像存儲中心,圖像全部存儲于影像存儲中心,這就減少了分散投資、分散管理的難題。
區域檢驗、區域病理兩個中心的建立,在有區域影像、區域心電先行經驗下,相對來說少走了不少彎路。選擇了較大型檢驗設備、鎮衛生院不能開展的項目進入區域檢驗中心。病理中心建成后,由縣人民醫院定期收集鎮衛生院標本,由縣人民醫院實施病理檢驗、病理診斷,病理報告通過信息系統及時反饋至鎮衛生院。
通過以上中心的實際運行,我們有幾點感受:
1.衛生信息化全覆蓋是遠程醫療的基礎。建湖縣2013年實現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鎮、村)衛生信息化全覆蓋,這些為遠程醫療、教育提供了有利基礎。
2.醫聯體內開展遠程醫療更為便利。遠程影像、遠程會診、遠程檢驗等項目均涉及到醫療安全責任,如何界定責任是遠程醫療開展的難點之一。建湖縣醫聯體建設之初,經縣鎮兩級醫療機構商定,對下派坐診醫生、下轉患者治療、遠程醫療等醫療安全責任的劃分作了明確界定,解決了遠程醫療的后顧之憂。
3.利益共享是長久運行的有力支撐。除遠程教育由縣人民醫院免費提供外,區域影像、心電、病理、檢驗等均是按縣物價部門審核通過的標準收費,并按基層醫療機構、縣人民醫院雙方約定的比例分別劃歸兩個單位的收入范圍。
4.集中儲存是捷徑之一。除軟件、網絡外,存儲設備等硬件是提升信息化的基本要件,在一定范圍內建立統一的信息中心,采取集中存儲的方式可減少設備不規范、管理不到位等難題。
5.結合縣情開展遠程會診。經濟基礎相對較好、地域范圍較小的地區實施遠程教學、區域影像、檢驗、心電、病理等項目時實用性強。而遠程會診在上述遠程醫療開展順利、獲得居民認同的情況下實施,可能更利于工作的開展。當然,對于邊遠地區,較早開展遠程會診可能有較大積極意義。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