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巴南區南彭鎮醫院已經并網調試完成并開始使用的遠程醫療云平臺。
重慶市衛計委信息統計處負責人透露,目前,重慶市已在巴南、南川、巫山、梁平、渝北等區縣試點建起了遠程醫療會診平臺,重醫附二院、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等2家市級醫院以及5家區級醫院已納入該平臺,實現了“影像資料共享”。預計下半年,重慶市還將有2~3個區縣的區域遠程醫療會診平臺亮相,而到2017年,重慶市將有80%的區縣完成遠程醫療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對鄉鎮社區醫院的全覆蓋。
10多分鐘傳回診斷報告
對于家住巴南區南彭街道清風橋村道班組的李朝海大爺來說,想要到市里的大醫院看病,需要早早出發,僅路上就要花費一兩個小時。不過,隨著區域遠程醫療會診平臺的推廣,這一情況將逐漸改善。
李朝海已經80歲了,他容易感冒咳嗽。昨天,他到南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醫生建議他照個X光片,仔細查一查。
照片結束后,這張X光片經過圖像處理系統,傳到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科醫生李川的電腦里。而輕點鼠標,在巴南區人民醫院的區域影像會診中心電腦系統里,就出現了李朝海的X光片。這張X光片顯示李大爺的肺部有感染,屬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多分鐘后,李大爺的X光片診斷報告和診療建議就通過互聯網傳回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據悉,這一平臺在南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木洞中心衛生院試點成功后,將覆蓋巴南區內22家社區醫院。
平臺可進行癌癥的確診
昨天,重慶市衛計委副主任王衛透露,社區醫生不能自行診斷的片子,都可以申請通過這個會診平臺,把患者的原始影像資料傳輸到相對應的區級或市級醫院,會診專家收到病例后在半小時內出具會診結果。
而負責技術支撐的技術人員透露,今后該平臺還有更多應用,比如癌癥的確診,鄉鎮街醫院采集了病人的病灶標本后,可利用專業數字切片系統生成高分辨率、全視野的數字切片圖像,傳輸給大醫院的專家診斷進行癌癥檢查;在急救車上,醫護人員可以通過遠程視頻系統和數字化醫療遠程終端設備,第一時間采集病人的生命體征數據,實時傳輸給醫院。(來源: 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