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九州通發布公告稱,已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東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簽訂《關于設立互聯網醫療與醫療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的合作框架協議》(下稱:“創新中心”),這也是公司繼與春雨醫生等平臺合作后在遠程醫療市場上的又一部署。
“遠程醫療是解決看病難的一個途徑,但目前網上開售處方藥的政策尚未解禁,要涉足遠程醫療必須與實體醫院合作。”九州通集團一內部人士表示。
根據上述協議,合作四方將利用各自的優勢進行資源整合。比如鄭州一附醫具備醫師資源和開設處方的資質,華為公司主攻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和生產,而東華股份著力相關軟件設備的開發和后臺維護,九州通則負責這一流程中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四者希望打造出從診斷、藥品配送、后端信息跟蹤等看病過程的閉環體系。
“更關鍵的是,這種合作模式成功避開了目前國家禁止網上開設處方藥的政策壁壘。”前述九州通內部人士表示。
探索閉合產業鏈
如今公布的四方合作,其初步發展路徑已經浮出了水面。
據相關公告內容顯示,四方將整合資源建立協同創新中心,共同打造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集互聯網醫療、遠程診斷、遠程醫學監測設備、醫藥電子商務等技術與系統的研發、轉化及應用的示范樣板,以引領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和醫藥電子商務的發展。
對此,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創新中心的具體職責是開展相關業務從而形成一個覆蓋互聯網醫療、醫藥、健康管理等全產業鏈綜合性解決方案,后期還可以通過健康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與應用等,以進入到醫療大數據領域。
而這樣的規劃路徑也符合九州通目前的戰略定位。上述內部人士指出,從2010年起,該公司便逐步從B2B市場轉型進入到B2C市場。
“在終端市場,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是藥品,還包括服務。在這種消費需求的引導下,通過好藥師網的建設,九州通積累了互聯網的運作基礎。”前述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的計劃是從傳統的醫藥分銷市場變為健康服務提供商,內容涉及藥品銷售、后期健康領域的管理、服務等,因而遠程醫療屬于契合公司當下規劃的一個重要部署。”
對九州通而言,醫院市場一直是其短板。“前幾年通過二級及以上醫院市場的開拓,公司逐步改變毛利率較低的尷尬,但是醫院市場的結算周期一般都超過半年,這也給企業帶來財務上的壓力,制約了發展速度。”前述分析師坦言。
在大健康服務提供商的規劃下,此前九州已通過與春雨醫生、掛號網等合作,布局遠程醫療市場。然而,網上處方藥政策遲遲未能解禁,試水業務的醫生只能提供咨詢服務卻無法開設處方,最終使得這些合作并未形成商業模式。
為了解決這一瓶頸,九州通一直在線下摸索,而與實體醫院合作,可以避開這一政策的困擾,此番與鄭州一附醫合作便是如此。
據悉,通過前期30多億元的投資,該院在河南全省范圍內建設了對口的遠程診療系統,目前已基本覆蓋全省縣市級醫院和部分鄉鎮醫院,是當地遠程醫療體系覆蓋最廣的醫院。不過,鄭州一附醫要將這一業務商業化還需面臨藥品配送及病患最新情況及時追蹤緩慢等問題。
前述內部人士指出,若創新中心試點成功后,九州通可在更廣范圍內承接藥品配送,并在健康管理等互聯網醫療鏈條上參與利益分享。
模式推廣尚待觀察
以顛覆全行業的姿態,互聯網已深入中國醫療市場。然而,目前解決醫改核心問題的藥品市場仍然是相對封閉的市場。意識到這一現狀并積極出擊醫療體系互聯網化的,除了九州通還有阿里巴巴、百度等傳統互聯網巨頭。
現階段,中國優質醫療資源仍大都集中在大型城市,而處于邊遠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醫療水平短期提高的難度巨大。“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可依靠互聯網解決。”上述分析人士坦言。從技術手段上來說,通過形成一個閉環的體系后,處方在產業鏈范圍內進行傳遞便可解決這種監管的難題。因此,當下創新中心模式的摸索,可以給這一政策的解禁提供一些思路。
不過,這一模式能否如愿成功,目前還是未知數。
“無論是從操作上的對接還是診療實施的方式等,都還存在巨大的摸索空間。”上述分析師。“如今這一模式屬于試點,所以各方投入成本不高。也因此并未就其商業模式進行規范,如果不進行商業化的運作,模式的復制性和推廣力度也會遭遇考驗。”
對于外界的質疑,前述九州通內部人士指出:“若后期試點成功并具備商業化推廣價值后,各投入方便有計劃根據各自的側重點進行商業化運作,從而形成利益分享機制。”(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