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稱為可穿設備的元年,尤其在中國市場,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這一領域。從谷歌眼鏡到蘋果手表,可穿戴設備在科技圈大紅大紫已毋庸置疑。在現如今,這類伴隨移動智能潮流的未來主義終端開始逐步注入醫療概念。而可穿戴設備醫療作為智能移動醫療的一部分,它的未來被業界一致看好。
深圳BT峰會2號展館內,可穿戴設備的專設展區分外惹人注目。記者在該展區內看到,涉及保健、預防及治療的可穿戴設備產品實在不少。記者還親身體驗了一款檢測失眠、精神疾病等的腦電波測試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神奇功能。據現場多位業界人士預測,人們出于對健康關注的需求,加上能夠幫助人們節約醫療成本、縮短診療流程,未來可穿戴技術在顛覆健康醫療模式上將具備潛力,市場巨大。
可穿戴設備瞄準醫療領域
放眼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仍然停留在智能手表、手環等前端信息消費產品領域。早前伴隨各大IT巨頭紛紛將前瞻目光瞄向定位更加清晰的醫療可穿戴市場,這些主打醫療健康領域的智能硬件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被業界關注。對于未來國內市場,有機構預計,日后國內大量優秀公司也將全面進軍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大數據等新醫療領域。
據記者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蘋果公司就開始招募在醫療傳感器領域內的頂尖精英加入iWatch團隊,并試圖將無感知血液檢測技術應用到可穿戴智能設備上,以實現醫療檢測技術和健康監控指標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上的無縫連接。而另一巨頭谷歌,也無獨有偶,對外宣稱將積極備戰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盡管,相比上述這些世界知名IT巨頭的宏圖遠略,國內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的運用還尚顯稚嫩。但這一概念,已然也被國內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所看好。在昨日,會展中心2號館內的可穿戴設備專區里,記者看到許多可穿戴設備產品。其中,多款由國內企業研發、生產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引起了市民及記者的極大興趣。
在北京易飛華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展位內,記者體驗了一款腦狀態評估的可穿戴測試產品。它看似頭帶一樣簡單,輕松地圍繞在頭上,然后再將兩個感應設備夾在耳垂上,檢測就開始了。檢測開始后,記者首先跟著電腦上的提示放松,然后閉眼休息。大約6分鐘后,電腦屏幕上便會出現一份非常詳細的大腦“體檢報告”。報告內容涉及睡眠質量、失眠情況、左右腦使用平衡情況及壓力狀態等,從而做出分析報告。
據北京易飛華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一兵介紹,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可穿戴醫療設備,都實現了部分健康數據的采集,比如心率、運動量、睡眠時間等,但在數據的系統管理和潛在價值挖掘上做得還不夠。可穿戴要想在醫療上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要在數據管理上下工夫,逐步與醫療機構建立完善的大數據庫。
可穿戴設備將顛覆醫療行業
可穿戴設備被引入到醫療領域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由可穿戴健康引發的健康醫療革命性變化。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未來可穿戴醫療設備必將顛覆醫療行業,它的大規模應用有望在健康管理方面逐步體現其優越性。此外,包括移動設備在內的移動醫療概念,將實現醫院、醫生、病人的多贏,為患者真正提供個性化醫療的便利服務。
昨日,記者從一項研究報告了解到,在全球范圍內,針對包括可穿戴設備在內的移動醫療服務效果的臨床研究顯示,病患在出院后的遠程監護可將病人的全部醫療費用降低42%,延長看醫生的時間間隔71%,降低住院時間的35%等。除此之外,可穿戴設備的大規模應用還將實現長期動態監測,達到疾病預防、提升診療水平等健康管理目標。
針對上述報告的內容,昨日會場上的多位科技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認同。北京易飛華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一兵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的多款可穿戴醫療設備已與北京人民醫院進行合作,基本實現可穿戴醫療設備由概念到落地的轉變。站在給醫院、醫生及病患提供物質及便利的角度上來看,目前可穿戴醫療設備已經給傳統醫療行業帶來極大改變。
吳一兵進一步表示,以該公司的無線移動睡眠測算分析平臺為例。一旦醫院應用該項設備,將為醫院帶來極大的收益。據他介紹,按照傳統的就醫模式,失眠病人及老年癡呆病人前往醫院就醫時,將接受檢測。但是,迫于醫院床位、檢測儀器數量及醫生人數的限制,都將給醫院及病患帶來不便利。而移動可穿戴醫療設備,卻可以通過云技術、大數據平臺顛覆這種傳統的醫療模式,讓患者在家就可以看醫生。
“可穿戴設備必將顛覆醫療行業,對病患傳統的看病模式產生巨大的改變。”中山一家科技企業市場部經理也告訴記者,該公司主要生產腦電波檢測可穿戴醫療設備,多款產品技術成熟。他認為,基于移動互聯、穿戴式設備、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正在快速顛覆各行業的生存業態,在迅猛發展的醫療領域,這些新興技術與新商業模式的結合正在全面顛覆傳統的醫療行業。
上述負責人舉例表示,可穿戴設備對醫療行業的顛覆主要表現在技術的發展上。例如,可穿戴醫療設備對血糖、血壓、血氧等的監測數據不僅僅可以與智能手機相連,還可借助云存儲技術將監測數據通過云端進行存儲和分析,并和醫院的病例系統和監控中心相連,有異常及時提供預警以及相應的診治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