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移動互聯網已經不是一個行業,而成為了一個時代。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醫療行業如何順勢而為?“互聯網+醫療”如何最大限度惠及患者?本報特別邀請了國內外醫療衛生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
● 嘉賓:
雷強:南昌市衛計委副主任
湯姆·米勒:美國灰鳥基金董事長
吳文輝:江西中科九峰移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聞金生:上高縣人民醫院院長“互聯網+”熱風勁吹,傳統醫療行業也站到了風口上,不論是政府主管部門,還是醫院管理者,都在積極推動衛生信息化建設,著力于醫療效率的提升。
雷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醫療健康問題越來越受關注,如何將信息產業和醫療結合,用“互聯網+”模式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已經成為政府十分關注的民生問題。近年來,南昌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如各大醫院都基本完成了信息化改造升級,基本都擁有院內的HIS、LIS、PASS等業務系統,以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基層衛生信息系統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為高血壓、糖尿病人等重點人群累計建立起了近400萬份健康檔案。
南昌市衛生計生委于2013年著手智慧健康的調查、研究,目前設計規劃、具體目標、實施步驟均已完成,正在紅谷灘新區域實行試點。南昌智慧健康系統將充分利用最新信息產業的前沿技術,充分考慮全體市民體驗,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資源,實現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六大業務應用,同時以居民健康卡為介質,形成覆蓋各級衛生計生機構高效統一的網絡,實現業務應用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協同。
按照上述目標,南昌智慧健康平臺建設將實行“三步走”戰略:即打造以居民身份證為唯一識別碼的有“云”概念的信息服務平臺,讓這個平臺的數據服務于廣大市民、企業和醫療工作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充分發揮數據的作用,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增值服務。最后,把數據和系統開放化,與外部企業或其他社會力量進行對接,鼓勵、引導各類資金共建智慧健康平臺。
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遠程醫療、實行分級診療、推進電子健康檔案等創新性醫療服務模式蓬勃興起。
湯姆·米勒:遠程醫療在美國興起有十多年,以前是為了解決民眾看病的方便性問題,十多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是從過去簡單的方便性向精準醫療轉變,在精準醫療方面又特別注重精確診斷。因為遠程醫療可獲得大量數據,通過大數據加工,提高診斷的精準性。
相比于傳統的經驗醫學診療,精準醫療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可以為患者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讓治療效果最大化。實踐證明,通過遠程可以獲得大量一手的數據,比如影像、血液、病理等各方面數據,通過大數據的加工,提高診斷的精確性。精準醫療將傳統醫療過程中所需的生命信息采集、監測診斷、診斷治療和咨詢等過程,通過智能醫療設備、大數據分析與移動互聯網相連,所有與疾病相關的信息不再被限定在醫院里和紙面上,而是可以自由流動、上傳、分享,使跨國家跨城市之間的醫生會診輕松實現,患者就診不再要求必須與醫生面對面。
醫學診斷要求有大量不同的狀況來驗證治療方案的準確。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這龐大的數據量意味著治療方案需要越來越精確的診斷,而且“精準醫療”會通過前期大量數據積累以及精準手段確診病癥,所以治療效果會更佳。基于此,我們將全球最先進的精確的科技放到“九峰醫療”平臺上來,通過遠程服務更多患者,同時這些大數據又可以提升精確診斷、精確治療的質量。如果這一項目在江西合作成功并逐步推廣的話,對中國的患者乃至全球的患者都是件好事。
如今,互聯網巨頭們正忙著搶占醫療市場高地,傳統醫療產業鏈也忙著投身大數據。“互聯網+”可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優化用戶體驗,同時增強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
吳文輝:遠程醫療在中國的發展同樣有10余年,國內一些知名大醫院很早就與基層醫院進行了遠程診斷、遠程會診。遠程醫療最重要的難題就是數據傳輸,尤其是影像數據特別大,更一度成為制約遠程醫療發展的瓶頸。不過,隨著通信基礎設施的全面完善和影像標準格式的推行,數據傳輸問題得到了解決,推行遠程醫療沒有任何障礙。
在中國,很多人覺得遠程醫療離自己很遙遠。因為很少有人能夠享受到遠程醫療、遠程會診帶來的實惠,只有得了很重的病或者說遇到疑難雜癥時才會通過遠程醫療邀請專家會診。傳統遠程醫療需要請專家,然而中國能治好病的專家有限,患者又那么多,專家們又要上班,沒有那么多時間參與遠程會診。盡管,遠程醫療可以幫助專家節省大量差旅時間,提高效率,但遠遠滿足不了患者就醫看病需求。
如何讓遠程醫療走向老百姓,關鍵就是人工智能,智慧遠程醫療。在互聯網時代,只有讓大數據轉變為人工智能、計算機輔助診斷,再加上專家在一起,才能讓遠程醫療真正走進百姓。就“九峰醫療”來說,采用的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全球領先技術的人工智能,在請專家之前,已經用計算機的知識來輔助篩查,真的需要專家時再邀請。借助云計算低成本和彈性擴展的優勢,以及計算的力量,醫療行業加入了一味精準的藥——大數據。“遠程醫療2.0版本”是含有智慧醫療、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結合更加緊密,讓用藥更精準,讓醫院變得更高效。
遠程醫療成為2015年度最火關鍵詞之一。醫院從觀望者到實踐者,背后是對提升看病效率、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醫生資源充分利用的渴望。
聞金生:2015年8月,我們醫院借助“九峰醫療”啟動了移動遠程影像會診,截至目前已經會診200例,給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實惠,深受患者的歡迎和好評。遠程影像會診幫助廣大患者實現了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名醫的服務,與國內知名專家“零距離”對接,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滿足了患者對高水平專家診斷的需求。
這里有兩個病例令我印象深刻,深有感觸。一位59歲的患者因腹痛入院,經過醫院檢查和各方面的診療,認為患者得的是胰頭癌。不過將數據傳給北京的知名醫院后,經過專家會診,被診斷為慢性胰腺炎。手術取出了腫塊,經過病理切片發現患者的確患有慢性胰腺炎。還有一位19歲的男孩,在南京旅游時因腹痛進入醫院治療,診斷為腸梗阻,治療后并沒有明顯好轉。回到江西后,先后在多家大醫院治療,效果也不明顯。患者后來在我們醫院治療,經過國內知名專家會診,最后診斷為腹腔結核,對癥治療后明顯好轉。
從目前運行情況來看,遠程影像會診帶來的方便和快捷得到了顯現,減少了患者外地求醫的奔波以及各種無奈,大大減輕了患者到大醫院就醫的經濟負擔。同時,提高了醫院醫生的醫療水平,尤其是對疑難雜癥的診療水平提高較大。遠程影像會診對推進分級診療、實現90%的病人留在本縣治療大有裨益。此外,通過遠程影像會診還提高了醫院信譽度,提升了醫院的品牌影響力。
(來源: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