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2015中國醫療健康大數據峰會直播 > IBM劉洪:大數據與未來醫療

    IBM劉洪:大數據與未來醫療

    為了推進數據整合和信息共享、發展以數據為基礎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11月28日至29日,“2015中國醫療健康大數據峰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圍繞“開放、變革、發展”的主題,邀請主管部門、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優秀企業、市場研究機構等領導與專家、高層及800余位行業精英參與,深入探討科學推進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應用和價值挖掘、推動醫療健康大數據依法有序開放、醫療健康大數據互聯互通、數據標準與安全等醫療健康大數據相關熱點議題,為我國醫療健康的數據的發展提供前瞻的思想與觀點,為研究制定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政策和戰略獻計獻策。

    IBM劉洪:大數據與未來醫療-智醫療網

    在28日上午的高層演講中,IBM中國醫療衛生與生命科學行業總經理劉洪作了題為《大數據與未來醫療》的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分享一些觀點,解決一些問題。大數據、云計算,確實對醫療衛生體系帶來很多助力,有的甚至是融合,也有顛覆。應會議的要求,我談一下未來對醫療衛生的發展情況。

    IBM七八年前提出智慧醫療,一是物聯網技術,二是在一定的規格或網絡標準情況下能互聯互通,三是基于互聯互通進行一些分析,使得醫療從判斷、治療、患者服務、醫療機構的運營都能帶來更加高的效率和質量。

    首先是從技術層面,發生一些非常深刻的變化。一是關于物聯網。幾年前叫IOT,現在的IOT和當時的IOT。原來的物聯網是一個標簽,它進入一個數字的世界。現在的物聯網叫CPS,是數字化的物理世界,這個物理世界就不再是一個數字的世界,是模擬的,和現實世界貼近更準。在物理世界進行一些信息的,或者是物理特征的溝通變成了聯系流。另一個是物理世界不再是一個標簽,它是一個APP,或計算機,它已經有它的智慧。世界和物理世界也進行了互聯,在人之外形成一個另外的智慧空間。這種智慧空間帶來對醫療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剛才都提到關于完整性問題,中醫的辯證和完整,研究逐漸變得可能,這是關于物聯網的問題。

    第二,人對物理世界的感知,人機對話、機器學習,或者通過大數據無所不在的搜索,或者是智慧終端。我們拿便攜的,一些診療設備、穿戴設備,包括手機這些。這樣的情況下,知識,或者是決策也發生變化。我本人是學計算機和人工智能這個專業,從我們那個時代的人工智能到現在的人工智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當時學習專家系統,到后來出現神經網絡,還有其他人工智能的計算模型。主要根據都是覺得智慧是集中的,專家系統有一個專家,專家網絡形成神經元,仿人腦。現在的人工智能談認知的東西,是泛中心,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決策。

    醫療里有一個關鍵問題,患者參與性問題。患者參與到醫療過程里,他的滿意度、準確度,或者說合理性都會很高。患者很難參與,原因是知識不對稱。剛才談到分級診療,分級診療按照患者不參與的情況下,患者診療甚至都不可能發生。甭管遠程醫療,或者怎么樣設計。當你出現病,而且是需要診斷的時候,我怎么可能把我的生命攸關的事情交給一個相對水平比較低的人看。所以患者只有在一個連續過程里不斷參與,他能夠認知可能這次我情況不是很嚴重,我沒有必要麻煩大三甲醫院,我就在社區找個專家咨詢一下,或者上百度、谷歌查一下就解決了。在認知計算,我相信醫療體系一定會出現一些變化。

    IBM能帶來什么?我可以這樣講IBM下一代計算機就叫認知計算機。我通過可用的技術和一些案例,未來的所謂醫療是這樣的情況,第一,對人的生命體了解,無論是從基因、生物的層面,從生理的層面、社會岑面,它是一個非常連續、完整。是一個非常融合的,所謂融合是三個因素,一是基因、生物、分子這一級。二是生理一級,傳統醫學的器官、微生物。三是你的社會活動。

    第二,服務是連續性的,連續醫學。咱們醫生有一個理想,一個醫生的墓志銘這樣寫,說我偶爾是治療,有時候是安慰,或減緩,就是把病情減輕。但是我希望,我能永遠關懷。但是這種情況在實踐中很難做到,在大數據的氛圍下是我可以永遠關懷。這里怎么連續設計,有很多東西。

    第三,我非常贊同廣軍院長說的,大數據一定是大聯盟,誰也弄不了,誰也不可能獨吃。我們利用系統的系統,然后提倡MCT,就是多學科的。醫學里有MDT,是治療、手術中的合作。我最近注意到廈門有三室共管,就是制度上形成MCT架構。可以是社區,或某一個醫療服務機構,或心醫結構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其他的是一些相關專家。

    第四,泛知識化。我們開展了API,像人機交互、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多對象語意處理,在醫療里很多針對病種的系統。我們了解非醫學人士,了解了咱們的知識是有準確度、可信賴的因子,概率在里面。這種情況下,患者產生的數據和一些認知,連續的讓他把大數據鏈形成。你真正面對的就不再是醫院,可能就是一個跟我們傳統中醫,或者赤腳醫生,一個健康服務體。有些院長,或有些互聯網創業新銳覺得顛覆,這里有最重要的,當形成疾病你需要治病的時候,是絕對離不開醫院,它的質量、能力、手段。有可能這個人也是離不開你的。

    第五,于院長提到商業價值怎么確定,IBM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我只能說一點,當我們在考慮商業價值的時候,你必須得有一個定量的評估手段,必須放在那。主要是對你的服務流程,當然在合規性、質量前提下,要對它的經濟效益進行度量和不斷地改變。

    下面幾頁的內容,關于認知計算在醫療里有幾個案例。這個都是在國內外我們做的,主要都是國外。包括給藥師提供的服務,IBM今年新收購的公司,這家公司擁有美國7000萬人的影像。現在主要的分析方法,也是影像的,還有一些出版物、全科醫生的學習。這些案例都在我們公司的技術白皮書上。

    分級診療是我國衛生體系的頭等大事,分析有制度性,英國的NCCS(音),通過體制的建設。也有一些屬于聯盟性的,凱撒,凱撒完全是一個資本運作的大醫療機構,里面有各種各樣等級的實體。我們這個是完全出于數據和服務流程的設計,這樣的分級診療的體系。

    IBM是一個技術公司,一是關于主數據和數據質量,這都是不謀而合的事,多元、多態、多個地方數據來了以后怎么辦。這些數據有的是關系到一個人,也有可能互相矛盾。作為它的質量,一致性。而且主數據一般是其中一部分,比如說今天早上一些體征、血壓、血糖,這個不是特別關鍵的東西,可能主數據不包括了。

    另一類IBM在物聯網的情況下搞的一套分析,人認知得有點靜態化,和有點模式化,我也不可能真的記的連續的,或一百個片斷,或一百種。我怎么圍繞一百種進行比對,把這一萬個人怎么歸到一百個人里面。通過這個做各種各樣的判斷。

    IBM有一個非常成熟的平臺,這個平臺完全可以做出MCT。這個平臺結合一些各種對服務機構的整合,對患者的完整信息的收集,協調三類人。而且這一、二、三恰恰是已經有好幾年了,可能有兩三年了。我們真好提的是兩個,廈門也是三室,這個有點類似。第三是一個分析源,我們設想讓醫聯體,或遠程醫療服務商變成健康分析,我們還是提出潛臺詞,想凸顯信息化的價值。謝謝。

    標簽: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遠程醫療健康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