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中美移動醫療差異巨大

    中美移動醫療差異巨大

    幾年來一直通過參加諸如“移動醫療年會或論壇”等專業活動,密切關注移動醫療領域的動態和前沿進展。目的是希望尋求以下問題的答案:

    1.移動醫療“移”到哪兒?它關注什么?

    2.移動醫療方法或技術有什么突破性進展?除了可穿戴設備、遠程監測技術外,還有哪些新鮮玩藝兒?

    3.“移動醫療”是非常嚴肅認真的事兒,那么,政府監管機構對此事的態度,以及醫療保險機構的觀點又是怎樣的?

    4.患者的需求或健康人的期望是什么? 移動醫療服務模式、技術、產品為他們帶來了什么益處?這是需求和期望才是推動移動醫療事業發展的“定海神針”。

    帶著這些問題,年年參加會議和交流、次次獲得新知識、處處感覺新思想。

    中美移動醫療差異巨大-智醫療網

    明確闡述“移動醫療”的核心和重點是什么?

    今年的移動醫療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有三位嘉賓。他(她)們分別是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管理局局長、美國老年協會(AARP)總裁和美國護士協會(ANA)主席。他們對移動醫療的觀點明確,也進一步闡述了各自關于“移動醫療”的核心和重點關注領域。

    FCC強調,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歷來是推動社會生產力進步的體現,今天也同樣是實現移動醫療服務的技術保障和必要支持。

    AARP認為,移動醫療最具有實際應用環境的是老年群體。如今美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每天有超過1萬人跨入50歲+的老齡群體。在未來5-10年內,這些老齡人口中超過50%的人要么是各種慢病患者,要么是需要維持健康的正常人。而今后的老齡人對于移動通訊技術和智能化工具已經不再陌生或避而遠之, 他們完全接受有效的移動遠程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模式。至今,通過移動和遠程醫療服務,約68%的美國老年人減少了住院時間,僅此一項就有力地說明了移動和遠程醫療服務模式發展的核心動力和重點應用領域。

    ANA的觀點是:目前美國有340萬執業護士,與他(她)們在傳統醫療服務體系中一樣,在移動和遠程醫療領域也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特別是掌握了遠程通訊技術和智能化工具的執業護士和健康管理人員,他(她)們是拓展移動醫療的主力軍之一。ANA將移動醫療服務集中在老年人群、健康人群以及患者康復和家庭關懷領域。依據他(她)們的經驗,移動和遠程醫療服務提高了醫患之間的交流效率,進而改善了疾病的診療效果。與此同時,88%的執業護士已經擁有智能手機或便攜式遠程通訊工具,這就是推進改革現有醫療服務模式——引入移動和遠程醫療的客觀基礎。

    上述三位主旨演講嘉賓從醫療服務模式和大健康管理領域,均闡明了移動醫療必將推動今天醫療保險體制和服務模式的變革。他(她)們既有宏觀視野,也有具體循證依據,他(她)們在腳踏實地引領著美國移動醫療事業前行。

    對比中方專家關于移動醫療代表性的觀點(這里暫且不談政府決策機構的觀點,盡管很重要,但也很無奈),院長們認為應將移動醫療與醫院切身利益——醫療質量互相關聯起來。醫療實踐的中心是質量和安全。因此,移動醫療的基本原則是醫療質量(這基本上是沒有梳理清楚什么是“醫療”,什么“移動醫療”的基本概念。保障醫療質量是所有醫療行為的根本,但是什么是可移動的醫療服務呢?)。此外,醫院對于移動醫療服務模式的關注點不同,還沒有核心動力。目前認為移動醫療服務模式提高不了收入(政府也沒有明確費用標準參考!)、解決不了醫院規模擴展和科研等現實問題 (這些觀點似乎是與“移動醫療”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在醫療服務模式方面,中美醫學專業觀念的差異越來越明顯:中方醫院決策者和醫生仍認為醫療服務是以醫院和醫生為主,醫生是醫療服務核心的裁決者。因此,無論線上或線下的移動醫療模式仍應當以醫生和醫院為中心。這似乎把醫療服務的主體對象——患者群體至于被動服務狀態,而非美國和國際醫學界早已形成的普遍共識——患者參與自己的疾病診療和健康管理的新思想和新觀念。

    再回到本屆移動醫療的開幕式講演內容,開幕式還邀請了四位企業代表。他們是美國高通集團的高通生命項目(Qualcomm Life)首席醫療官(CMO)、梅奧醫療中心醫療總監(Medical Director),輝瑞制藥公司全球健康項目副總裁(VP),以及IBM全球醫療健康管理項目首席護理專家(Chief Nursing Officer)。

    他們從各自成功的商業模式和全面健康服務理念上進一步詮釋了移動和遠程醫療、人口健康管理的重大意義。在盈利的同時,改變醫療服務體系(While making money, changing the health care system)。

    高通的互聯網醫療(IoMT)項目讓醫療服務更加智能化。他們已經將醫療服務流程整合到芯片和智能化硬件里,制造出智能化可穿戴設備和醫療監測儀器等。把互聯網醫療拓展到疾病的個性化診斷、精準治療和醫療健康信息一體化。IoMT項目中僅醫療健康信息大數據就已經覆蓋了全球38個國家的1930所醫院的信息等。

    IBM全球醫療健康管理項目更是將移動模式提升到改變醫療服務碎片化的實質問題上來了。他們的觀點是醫療服務與健康管理應當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最佳服務,移動醫療是成本最小的服務模式。因此,IBM致力于裝備醫護專業人員,讓他們更加移動智能化,IBM的最終目的是讓技術隱身化(invisible)而強調應用技術的便捷和舒適感。

    著名的梅奧醫學中心商業模式:我們在努力改變現有醫療服務系統的同時,從新考慮如何關照現在的健康人群。因此,梅奧醫學中心已經投資資助了270個創新項目、600多項試驗,探索與患者交流的新模式——移動遠程醫療和健康管理測試超過1萬多小時的時間。我們的結論是:“關注所有人、而不僅僅是患者;關注健康、而不是疾病診療“。正如梅奧醫學中心創始人William Mayo所說的那樣:“最好的醫療服務是盡可能不需要醫生。”

    對比而言,國內醫院主管、互聯網專家或企業精英們關注的則是純粹的“商業模式”和運營。院長們認為 “移動醫療除了燒錢,一切都看不懂”;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商業模式往往顯示的是十幾萬醫生注冊的網絡平臺,藉此來耕耘所謂的“網絡輕問診”或開發慢病管理等所需要的可穿戴設備或工具。最為蹊蹺的是醫療信息化的泛化概念和應用,認為有了患者數據、有了醫生注冊資源,一切就會順理成章地開展起來“互聯網+移動醫療”。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移動互聯網+醫療的認知水平,必將拖累中國的移動和遠程醫療事業真正的騰飛和發展。

    (來源:健康界)

    標簽: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遠程醫療健康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