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造成了許多地市看病難等問題。今年9月份,國務院發布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強基層為重點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并建立健全分級診療保障機制。而當下,一些互聯網醫療公司已推出分級診療。《科技日報》報道,今年掛號網推出微醫集團的概念,提供預約掛號、專家咨詢、診后隨訪等便捷就醫服務,計劃組建5000組“跨區域、同病種”的醫生協作組織,欲成為中國最大的對癥預約分診平臺。
毋庸置疑,互聯網分級診療制度將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但目前互聯網分級診療主要集中在“窗口轉移”,即提供便捷就醫服務,還未能在具體的診療、處方和醫保方面大展拳腳。對移動醫療而言,分級診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移動醫療企業試水分級診療
目前,我國醫療體制的一個嚴重問題是資源分布不均,但凡有個頭疼腦熱發燒,大家都愛往三甲醫院跑。而隨著國家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醫療界關于分級診療的討論風聲漸起,更有多家移動醫療企業試圖借互聯網之手推動分診醫療。
那什么是互聯網分級診療呢?《科技日報》對此解釋道,如果一個患者生病,他先到就醫平臺或APP上問診,平臺就會根據病情分診給適合的醫院和醫生,同時,醫生之間可以交流病例和手術視頻,專家可以做視頻講座和教學,醫生之間互相討論,更好地解決用戶就醫問題。而在這些環節中,互聯網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它能實現醫療數據共享、互聯互通,方便用戶更好地享受醫療資源。
事實上,從今年9月份國務院下發推進分診醫療假設的指導意見后,不少移動醫療玩家開始嘗試分級診療。掛號網在獲得3.94億美元投資后,更名為微醫集團,隨后高調宣布投資3億美元建設“全國互聯網分級診療平臺”。
據了解,微醫集團通過互聯網技術優化醫院就醫流程,提供預約掛號、專家咨詢、院外候診、診后隨訪等便捷就醫服務,計劃組建5000組“跨區域、同病種”的醫生協作組織,聚集30萬醫生和1.5萬名醫護分診人員,成為中國最大的對癥預約分診平臺。掛號網公開表示目前已經積累了8200萬實名注冊用戶和15萬名重點醫院的專家。
近日獲得3000萬元A輪融資的移動醫療平臺“益醫生”簽約5000名三甲醫院副主任以上專家、近百家三甲醫院專家和十多家一級健檢機構,通過線上整合專家、醫療資源,結合線下服務,為客戶提供29項醫療服務,涵蓋專家預約、導診顧問、高端體檢等方面。
互聯網分級診療方便群眾就醫,勢在必行
業內人士表示,借助互聯網的方便快捷,未來的互聯網醫療會在推動分級診療、方便群眾就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且勢在必行。
其一,簡化就醫流程。比如就醫流程中的排隊叫號、檢查報告、一站式結算、診后隨訪等都可以外延到手機上。
其二,移動互聯網能推行分級診療能改善醫患關系。一個在縣級醫院工作人員表示,醫患糾紛事件時常發生。媒體上一系列的負面報道讓不少患者對醫生失去了新人,總覺得醫生讓他多花錢。而在醫生心里也害怕患者或者家屬的尋滋惹事。而不少嘗試分級診療的平臺選擇了做醫生、醫院和患者之間的橋梁,避開醫患糾紛的問題,但想要在互聯網上實現分級診療和互聯網醫院,醫患關系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
其三,老百姓最關心的是什么?老百姓最關心的是“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分級診療對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有不小的幫助,但是目前,分級診療在“醫療+保險”尚未實現的情況下,對“看病貴”束手無策。同時這也是移動醫療的難以承受之重。也就是說目前移動醫療的重心還在于資源積累,不過未來或許會把競爭重點轉移到就醫補貼上。
分級診療任重道遠
從市面上的移動醫療產品來看,分級診療計劃大概分為三個階段,即窗口轉移、團隊醫療和互聯網醫院。
所謂的窗口轉移,其實就是在優化就醫流程。這是一個很理性地入口,相比于在線診療和建設線下診所,優化現有醫療體系的就醫流程似乎有著更低的門檻。目前來看,國內在互聯網掛號服務上有優勢的有兩家,全國性的掛號網以及華南地區的就醫160.
而對于團隊醫療,被提出很久卻遲遲未能實現。從數據來看,在美國每千人擁有2.42名醫生,在中國加上140萬的鄉村醫生后每千人擁有醫生達到3.15名。可是,中國三級醫院擁有的醫生比例在10%左右,在過去一年卻承擔了46%的門診量。換句話說,我國的醫療資源配置并不均衡,很多患者傾向于三甲醫院和專家門診,對基層醫生的水平存在懷疑。團隊醫療無疑是平衡醫療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不過也存在很多難題,比如基層醫生的專業水平如何提升?老百姓對基層醫生的信任度如何提升?醫患如何實現精準匹配?可謂任重道遠。
至于互聯網醫院,幾乎所有移動醫療商家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互聯網醫療終將從提供醫療服務過渡到直接做診療、處方和醫保的互聯網醫院。從業內人士的觀點來看:在中國,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和保險方還在博弈,未來路還很長。
互聯網醫院觸及了太多人的利益,現如今的醫療體系又存在太多的問題和阻力,幾乎所有的移動醫療玩家都在積累醫院和醫生資源,又要根據政策做風險規避。簡單來講,政策不松口導致“電子處方”沒有突破,真正意義上的在線診治也就無從談起。醫藥目錄等細節未能形成標準化,移動醫療也很難承擔分級診療的重任。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分級診療最大的難點在于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參差不齊,公眾對基層醫生的信任度不高。中國的醫療制度一直是行政主導,必須從政策上推動,盡快培養基層醫生,盤活基層醫療資源,互聯網醫療公司推動的分級診療可為助力。
不管怎樣,借移動互聯網做分級診療讓我們看到了醫療改革的希望,或許它不能取代現有的醫療體系,對分級診療的推動卻有著很好的示范作用。
(來源:通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