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淺析移動醫療發展困境及前景

    淺析移動醫療發展困境及前景

    2014年是國內移動醫療元年,受到創業者和資本的熱烈追捧,移動醫療在2015年進入行業爆發期,據《2015年移動醫療行業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4月,移動醫療用戶規模為0.9億,而在今年2月,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的《2014中國醫藥互聯網發展報告》則顯示,國內基于安卓、蘋果等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的醫療APP已達2000多款,移動醫療APP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瞬間遍地開花。

    ?移動醫療發展遇困境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及人們消費習慣的形成,移動醫療市場的需求在逐漸加大,但一方面,在醫療方面目前有較高頻需要的用戶基本上都是中老年用戶,這部分用戶普遍使用APP頻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國移動醫療行業無論是在服務還是技術的專業度都遇到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同質化嚴重,遍地開花的移動醫療APP,在內容和服務方面普遍存在同質化的問題,如預約掛號、問診咨詢、醫藥服務等等,對病患而言,缺乏一定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因此移動醫療APP的下載量較少,且使用量頻次低,缺乏用戶粘度。

    第二,平臺良莠不齊,不少醫療機構的資源難以核實,如醫生信息不規范,病患無法詳細查看醫生資質信息等,加上用戶信息如隱私等容易通過互聯網被泄露,因此用戶對平臺都有所保留,這些都是移動醫療APP目前無法戰勝的難題。

    第三,平臺缺乏法律監管,移動互聯網在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我國還沒有相關移動醫療的法律法規,也造成用戶對移動醫療風險性的擔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用戶的積極性。

    第四,盈利模式不清晰,目前縱觀整個移動醫療市場,基本上都處于燒錢的狀態,然而卻沒有一個確定的盈利模式,加上行業者巨大的熱情,創業者們一邊安慰自己“一兩年之內我們不打算盈利,先培養市場吧”,又一邊在摸索的過程中成為泡沫。

    “事實上,目前為止,新興行業的爆發都離不開燒錢圈市場,如打車、團購、教育等等,移動醫療作為最接地氣的產業綠地之一,目前也只是通過燒錢來培養用戶而已,而真正成熟的盈利模式還遠遠沒有出現”,縱索科技負責人王總認為,“這主要還是與國內醫學水平和有關,一般知名醫生根本沒有時間真正做線上醫療平臺坐診,而一般水平的醫生能力受限,從本質上無法提高醫療效率,另外,一旦出現醫療事故,責任不明確,但在移動醫療這條充滿未知和誘惑的路上,總要有一些探索者逐漸探路、摸索,才能真正帶動行業的發展。”

    ?移動醫療趨勢預測

    我國移動醫療目前依然處于起步階段,而事實上,即使移動醫療發展成熟到一定階段,也不會顛覆傳統的醫療機構,筆者認為,一方面,真正需要看病的人還是要去醫院,這之間對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服務關系,醫生為患者治療不可能跳脫線下機構;另一方面,移動醫療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監管措施的缺失,讓病患真正接受移動醫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總的來說,移動醫療對于醫療行業的價值就在于整合醫療資源、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和改善病患的就醫體驗,從整體上提高整個醫療機構的體驗環境。

    創造良好的用戶體驗:主要包括解決預約掛號難問題,開辟“輕問診”模式,讓病患在去醫院看病之前在線上咨詢,讓真正有需要的人上醫院看病,一方面節省了患者時間,同時也避免了資源浪費,實現了產業效率的優化配置,如春雨醫生采取的也是這種“輕問診”模式。

    提高用戶對平臺粘性:移動醫療平臺在運營的過程中,需要深挖病患的深層需求,除了身體疾病方面,心理需求也很重要,通過全面的對病患進行了解,并提升用戶參與度來增強用戶對平臺的粘性,對不同用戶需求進行精準服務,以此來積累豐富的用戶數據資源。

    慢性病管理,大有作為:我國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數很多,這部分人通常病情穩定且解決方案簡單,同時需要長時間的與醫院、醫生保持聯系,有數據統計,目前國內以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和呼吸系統疾病為代表的慢性疾病造成的死亡數量占所有人口死亡比例為85%-86%,而移動醫療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通過移動端管理,APP可以在對患者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進行監測和管理,一個醫生可以管理成百上千的病患,并和患者很方便的交流,病患不需要為自身“看不見”的毛病而擔憂,但前提也是需要醫生全面掌握患者的就診和體檢信息,并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方便不同醫生和患者,和醫生相互之間對患者病情的了解。

    (來源:安防知識網)

    關鍵詞:移動醫療遠程醫療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數字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