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改變生活,這句話現在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而改變生活的同時,也在改變著我們的職業。最近,杭州醫療界朋友圈就在傳這樣一條消息:杭州市中醫界的一名“大咖”辭職,到一家互聯網公司去上班了。
跳槽到互聯網公司,這樣的現象如今已見怪不怪,但是醫生跳槽到這樣的公司,就顯得與眾不同。和別的職業相比,醫生這個職業專業性更強,從選擇從事這個職業開始,醫生的付出就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所以他的辭職才會引起業內震動。
這名業內“大咖”為什么要辭職?在我省新版多點執業方案受到越來越多醫生支持的大環境下,醫生走出體制到底需要準備哪些東西?記者找到這名勇敢“吃螃蟹”的醫生,聽他聊聊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醫療界科普達人
投奔互聯網公司
這名在朋友圈熱轉的業內“大咖”,是原杭州市中醫院康復科主任倪克鋒。說起他,杭州市中醫院不少醫生會說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因他在三十出頭時,就當上了一名科室負責人,這在醫療界絕對屬于青年才俊了。
而這名才俊之所以被稱為“大咖”,是因他身兼多項學術頭銜,各種頭銜加起來有40多個,在就讀于浙江中醫藥大學針灸專業時,就是針推系學生會主席。進入杭州市中醫院后,除了醫院科室負責人,還是多個杭州學術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常務委員和秘書等,年紀輕輕就已是碩導。更有業內人士透露,按他這一路走下去的軌跡,未來當個醫院領導是意料中的事。
就是在這樣一個事業上升期,他卻選擇了離開。
為什么要放棄,而且去從事完全不熟悉的互聯網業務?
記者見到了倪克鋒,此時的他已是杭州某醫療互聯網公司的首席醫療官,8月初剛到公司就職。
“周圍不少人不理解,一些老領導和同事及朋友帶著疑問來公司看望我。幾乎每天,我都要回答這個問題好幾遍。”倪克鋒說,如果早十年或晚十年,估計自己都不會辭職,當下這個時機則是最好的。
他不敢建議
年輕醫生到互聯網公司
其實早在一年前,這家醫療互聯網公司負責人就來找他,但他考慮了一年才出來。
“有各種因素,除了自己還沒有看清未來,也因原單位許多工作都還沒交接好。”倪克鋒說,與大多數醫生一樣,他很熱愛醫生這個職業,也竭盡所能地做好本職工作,但在和越來越多的患者接觸后,他感覺到,通過互聯網平臺,更能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
“我在醫院里被同事稱為‘科普達人’,因為除了看病,我特別喜歡做科普,出現在各大媒體上做科普,還自己寫科普書。我這么做,能讓自己的知識以一對多的方式服務大眾。”倪克鋒說,當普通大眾的醫學素養得到提高后,醫患之間的溝通會更容易一些,醫患信息對等有利于改善緊張的醫患關系。
但這樣不計成本的付出,收效卻不大。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為醫患間的困境做點什么,如果呆在醫院里,他已經可以預見自己的未來,而進入互聯網公司,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在醫院里會給一些患者帶去改變,但受益面非常小。”倪克鋒說,而這家杭州的醫療互聯網公司負責人來自省級大醫院,對醫療行業有自己的情懷,和他也是好友,在閑聊中一起暢談該如何為當下的醫患困局破題。這種共同的想法,讓他選擇走出體制。
“互聯網是當下最熱的,任何行業都無法回避這個潮流,從體制內出來就是想直接去擁抱這股潮流,為原來的醫療同道們探索一條互聯網醫療的道路。”倪克鋒說。
其實,倪克鋒并不是醫療行業走出體制第一人,而且近兩年來,離開體制進入互聯網公司的醫務人員有逐年增長趨勢,但擁有像他這樣資歷的醫生,這樣做并不多見。
“互聯網醫療是什么?這個問題從我辭職前就在考慮,進入現在這家公司后,我拼命看互聯網的書,想找到一個突破口。”倪克鋒說,互聯網醫療的目的,就是通過互聯網技術讓看病體驗變得更舒適,目前他所在的這家公司已有了不少有益的嘗試,不過還有許多課題等著他們去破題。
一些年輕醫生也向他咨詢或直接表示想效仿他,他都建議不要辭職,應做自己擅長的事,夯實自己的業務能力,否則將體會不到進入互聯網公司的樂趣。
“互聯網醫療不是簡單的互聯網加醫生的技術嫁接,公司之所以邀請我來,是因為我懂臨床,給醫生上過課,還會管理,理解患者、醫生和醫療機構的需求,了解一些醫療痛點。”倪克鋒說,這也是他給那些計劃走出體制、進入互聯網行業的醫生們的建議。
(來源: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