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電子化,在基層醫院就可以享受大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近年來,大豐區先后投入2千余萬元,加快探索推進“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在的成果。
積極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工作,是我區“智慧醫療”的重要內容之一。日前,記者來到區人民醫院,全院的智慧設備令人嘖嘖稱贊。自助掛號機,可以自行掛號,減少排隊等候時間;看病實行電子病歷,方便快捷規范,還可提高病案質量和醫療糾紛舉證能力;全自動發藥機,30秒完成發藥,老百姓取藥更方便快捷……智能化就醫,令整個就醫時間短、效率高。記者從區衛生局獲悉,目前,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已經建成符合規范要求的電子病歷系統,全院LIS、PACS系統,完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醫院內部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管理。區人民醫院還與農行合作銀醫通項目,部署十多臺自助設備,實現自助掛號、自助繳費、自助打印報告等業務。另外,為進一步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衛生部門還開發了平板查房、移動醫護系統,改變過去醫生謄抄病歷再捧病歷夾查房的情況,大大提高醫療質量,降低病歷紙張等經費開支。
遠程醫療也是我區“智慧醫療”一大亮點。“以前找專家看病,得趕幾十里路到區里的大醫院。現在有了遠程視頻會診,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大醫院專家的治療。”草廟鎮新海村村民老徐多年患有高血壓,雖然正常服藥,但血壓仍舊很高。日前,通過遠程視頻會診,區人民醫院心內科專家劉應東為他完成病歷分析、病情診斷,并制定了新的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服藥,老徐的血壓降到了正常值。據悉,我區于2014年7月,依托區人民醫院、中醫院設立了影像科、心電室、心內科、內分泌科和骨科遠程會診工作室,建設區村級遠程視頻會診系統。截至目前,全區開展遠程視頻會診的村衛生室由去年的40家擴大到今年的71家,1—6月份,全區區村遠程視頻會診達131例。另外,我區于2014年8月開始在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建設區域影像/檢驗和遠程會診系統,并在區人民醫院、中醫院設立2個會診中心,連接我區各基層醫療機構,區級醫院的專家可以及時通過該系統,對基層醫院提供的原始檢驗檢查資料進行診斷。目前系統已經全部建成并投入運行,區域內檢驗/檢查和影像數據實現了共享。
我區還積極推進居民健康卡發放與應用工作。日前,新豐鎮新農合參保居民趙永鑫來到區人民醫院就診,工作人員一刷趙永鑫的居民健康卡,他的新農合費用統籌情況、戶籍、健康檔案、就診記錄等內容立即展現在眼前。同時居民健康卡還是一張銀行卡,該卡的使用,大大縮短了患者報銷醫療費用等候時間,實現了報銷醫藥費用隨診隨報、出院即報的目標。據悉,我區2012年與農業銀行大豐區支行簽訂合作協議,目前已制作3批共15萬張居民健康卡,設置讀卡器300臺,對二級醫院HIS系統以及基層醫療衛生系統進行接口程序改造,全面支持居民健康卡的掛號、就診和結算。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衛生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要增強醫療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讓患者體檢方便快捷的就醫服務,智慧醫療顯得十分重要。”區衛生局副局長倪志勇表示,我區不斷推進智慧醫療工程,日前,上市公司運盛醫療已與區衛生局、高新技術區簽訂“互聯網+大健康”項目合作相關協議,將共同開拓互聯網健康產業,創新互聯網健康服務新模式,全力建設互聯網+醫療,打造“智慧衛生”。另外,加快推進居民健康卡建設,力爭年底居民健康卡累計發放30萬張,初步建立起覆蓋全區各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的一體化居民健康卡應用體系,實現居民健康信息跨地域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