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臨滄市人民醫院的微信公眾號,就可以進行“預約掛號”。家在滄源佤族自治縣的肖女士直夸太方便了:“在家預約號,到時間直接去看病,不用排隊不用等,節約了好多時間。” 近年來,臨滄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全生命周期健康醫療需求出發,不斷探索和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有效促進了居民醫療健康服務的便捷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2019年以來,先后出臺了《臨滄市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臨滄市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方案》等政策文件,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方便群眾就醫、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完善支撐保障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創新,全市智慧醫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信息平臺建設上實現突破。全市9家醫共體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契機,分別建設了縣域內醫療衛生信息化平臺,實現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云縣在全市首家上線運營了互聯網醫院。
在提高服務能力上實現突破。各縣(區)醫共體通過信息平臺建設,實現了縣、鄉、村醫療機構信息數據的統一管理,實現了醫共體內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的統一管理,優化整合縣域內醫療資源,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在縣內,康復回基層”的分級診療格局。
在方便群眾看病就醫上實現突破。市、縣(區)各醫院分別開通微信預約掛號、門診繳費、住院預交、手機端多渠道便捷支付、新冠核酸檢測預約、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自助打印檢查報告等便民服務,優化了醫療服務流程,緩解了患者排隊時間長等問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在遠程醫療服務上實現突破。各縣(區)不斷加大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力度,完善縣、鄉一體化建設,積極開展縣域醫共體內影像、檢驗、心電三大中心建設,遠程會診、雙向轉診、院內公眾號等系統不斷完善,實現了鄉(鎮)級檢查、縣(區)級出診斷報告的診療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區)級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2019年以來,全市14家公立醫院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累計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26.56萬人次,發放電子健康卡1.9萬余張;縣級醫療機構累計為基層遠程會診患者5160人次、出具遠程心電報告5.53萬人份、影像報告8.32萬人份;全市縣域內就診率由86.7%提升至94.16%,基層診療量占比由51.84%提高至81.99%,醫保基金由2019年超支1.9億元,到2020年實現結余5068.65萬元。
本文來源:臨滄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