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商業化按下快進鍵,醫療人工智能向何處去?

    商業化按下快進鍵,醫療人工智能向何處去?

    2021-06-15 資訊 Eli

    商業化按下快進鍵,醫療人工智能向何處去?-智醫療網

    人工智能+醫療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是,迄今為止人工智能技術究竟給醫療衛生系統帶來了什么改變,具體又有哪些應用,即使是去醫院看病中使用過的人也未必知曉一二。

    此次爆發的新冠疫情其實是一次很好的展示。如果說平日里一些醫院內的人工智能應用只是錦上添花,那么在疫情的特殊條件下,從診前的測溫、篩查,到診中的影像輔助診斷,以及診后的隨訪、追蹤,人工智能技術切實地幫助解決了新冠肺炎救治與防控的一些問題。

    從整體看,經歷了2016年AlphaGo打敗人類后的狂熱、2018年由于實際落地困難帶來的失望、2019年Deepfake假視頻導致的倫理問題,過去一年人工智能發展進入穩步落地階段。尤其是醫療影像輔助診斷、服務機器人、新藥開發等AI在醫療場景的應用在加速。

    疫情加速產品普及,醫療AI認可度提升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慢病高速增長、醫療資源供需嚴重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問題,造就了對醫療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同時,我國人口基數大、產業組合豐富、人才儲備充分等特點,又給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從具體醫療應用場景上看,人工智能在疾病風險管理、醫學影像、醫院管理、輔助診療、虛擬助理、健康管理、輔助醫學研究、藥物挖掘與研發等多個細分領域有所涉及。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這些場景應用加速落地。

    由于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紅外測溫儀、機器人外呼篩查、接觸者追蹤等應用已經較為完善,大幅提高了疾病的早期篩查效率;而影像輔助診斷、無人配送車等醫療/無人駕駛相關應用,由于涉及安全、數據所有權、隱私等問題,過去發展一直較為緩慢,在本次疫情的推動下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此外,新冠疫情也暴露出人類長期處于新型疾病威脅中的問題,AI能在新藥研發中幫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新冠疫情發生后的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相較2019年,對人工智能的樂觀態度已從72%顯著提高到92%,AI采用率從62%提高到70%。此外,有94%的受訪者聲稱已經或正在計劃在其組織中實施AI。超過三分之二的的受訪公司表示,采用AI增加了收入。

    長征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科主任劉士遠,去年10月也曾在億歐大健康主辦的天府健談上談及醫學影像AI的臨床使用率,他指出,在疫情恢復正常工作后,其所工作的醫院,對于肺結節人工智能是使用率達到了80%以上,2019年這一數據為70%。

    80%以上是什么概念?這意味著,一線醫生的10份報告中,至少有8份報告是依靠AI模型來幫助實現判斷的——換言之,一線醫生對于肺結節人工智能的產品已作為常規使用。

    三類證助力影像AI發展,商業化按下快進鍵

    疫情使得醫療AI產品價值得到迅速驗證,與此同時,政策監管的破冰、醫療器械三類證的接連獲批,真正讓整個行業重心開始由研發向商業化落地轉移。

    新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明確規定:若診斷軟件通過算法,提供診斷建議,僅有輔助診斷功能,不直接給出診斷結論,則申報第二類醫療器械;若對病變部位進行自動識別,并提供明確診斷提示,則按照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

    能不能拿到三類證,對醫療AI創業公司關系重大。如果審評審批受阻,就意味著前期的投入與后期的現金回流被割裂;沒有三類器械認證的產品,只能供醫院科研使用,無法進入醫院的收費目錄,這直接意味著難以打通商業閉環。

    過去幾年間,整個醫療AI行業深陷這樣的商業化僵局中,直至2020年1月,科亞醫療冠脈血流儲備分數計算軟件——深脈分數獲批NMPA三類證,是醫療人工智能相關產品獲得的第一張三類證。

    在隨后的幾個月里,心電分析軟件、顱內腫瘤MR影像輔助診斷軟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圖像輔助診斷軟件、冠脈CT造影圖像血管狹窄輔助分診軟件、肺結節CT影像輔助檢測軟件、CT骨折智能分析系統等產品相繼獲得NMPA注冊三類證。

    經歷過最初的憧憬和熱潮,也遭遇了失望和低谷,終于,隨著一大批AI醫療三類證的出現,整個醫療AI行業迎來了里程碑式的轉機,開始邁向產品上市的全新階段。

    當然,三類證的獲批只是意味著企業拿到了商業化的“門票”,在后續具體落地的過程中,產品的臨床價值、企業的市場推廣能力等一系列關鍵維度還將進一步在商業世界中被考驗。

    醫療AI投資向中后期轉移,或迎來上市潮

    從資本層面看,受益于三類證獲批這一行業難題的監管突破,醫療AI行業在2020年再次吸引了眾多資本的關注,多個醫療AI企業接連完成了數輪融資。

    根據億歐EqualOcean不完全統計,2020年在一級市場,中國醫療影像AI行業共發生了25起融資事件,累計融資金額接近30億元。

    整體來看,早期投資頻次比例下降,中后期投資比例逐步提升,同時投資開始向頭部的成熟企業集中,投資的顆粒度不斷變大。

    與此同時,隨著科創板改革的深化,AI企業上市融資的政策條件逐漸趨于成熟,IPO熱潮也開始席卷AI醫療影像賽道。

    2021年1月以來,推想科技、科亞醫療、Airdoc等企業接連傳出了謀求上市的動態,其中進展最快的科亞醫療已于3月17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推想科技和Airdoc則均瞄準的是科創板,眼下正處于上市輔導階段。

    AI賦能數字醫療,共話產業發展之道

    在新的歷史節點,醫療人工智能將朝著哪個方向發展?2021年7月9日在上海,億歐EqualOcean、億歐大健康將承辦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賦能數字產業醫療論壇,以“科技普惠·產業下沉”為主題,深入探討AI對醫療行業的影響及其應用實踐。

    億歐大健康將邀請國內外行業重點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圍繞醫療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發表演講并進行高端對話,打造一場屬于醫療智能領域的專業性的行業盛會,共同推人工智能對醫療行業的升級改造。

    同時,隨著今年以來一批國內企業在數字療法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在這場論壇上,億歐大健康將發起成立中國數字療法產業聯盟,并發布數字療法相關共識,匯集數字療法核心創新力量,共同探討產業未來實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018年、2019年,億歐智庫對醫療人工智能進行了持續性的跟蹤研究,聚焦于以醫療機構為代表的市場端的認知與產品接受度,梳理了市場中已有產品的應用進展,分析了醫療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進度及落地難點。

    在大規模商業落地的2021年,為了讓大家更清晰地了解目前中國人工智能醫療產業的發展現狀,在此次論壇上,億歐智庫將發布《2021年中國醫療AI醫學影像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從商業化的具體層面,理清中國醫療AI醫學影像產業所處的階段。

    來源:億歐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