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外賣平臺賣藥搶占流量入口 醫藥電商混戰在即

    外賣平臺賣藥搶占流量入口 醫藥電商混戰在即

    外賣平臺賣藥搶占流量入口 醫藥電商混戰在即-智醫療網

    近日,號稱國內三大外賣平臺的美團和百度外賣相繼宣布進軍醫藥電商,試圖以自身掌握的流量和配送優勢,占據醫藥電商的制高點。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外賣平臺處于燒錢狀態,盈利難已成業內公開的“秘密”。在搭上醫藥電商的快車后,能否將流量變現,成為新的盈利點?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記者表示,外賣平臺擁有“截流”優勢,將會對純醫藥電商產生較大沖擊。至于外賣平臺能否在醫藥電商領域牽起波瀾,仍有待市場檢驗。

    盈利空間有限

    近日,百度外賣宣布將接入藥給力、壹藥網、百姓陽光大藥房等售藥平臺,在配送方式上采取平臺和藥店自配送與“百度外賣騎士”相結合的方式。

    據了解,百度外賣在今年6月底就以獨立O2O業務板塊的形式從百度體系中分拆出來,并增設藥品業務與其他2個主營業務形成“三叉戟”發展態勢。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師黃東臨向記者表示,他并不看好外賣平臺對接醫藥電商領域,“外賣平臺所售的藥品目錄較為有限,在網售處方藥未開閘之前,藥品多為一些保健型的大健康產品和價格低廉的OTC類。本身這些藥品的利潤空間就不高,再加上物流成本,盈利問題讓人堪憂。”并且,他還認為,如何將醫保支付與此類平臺對接,對電商平臺來說也是一項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號稱國內三大外賣平臺之一的美團,也在7月上旬對外宣布與叮當快藥牽手,并表示能為客戶提供“28分鐘送藥到家”的服務。相比于此,百度外賣則稱,“最快一小時內送達”。

    史立臣表示,一般來說,在電商平臺購藥的人群,購買量較少,用戶也較分散。“之前我們做過一個調查,配送時間若超過40分鐘就有可能招來消費者差評。”

    而除了上述短板,黃東臨認為,一旦業務量大幅提高,如何為用戶提供臨床服務以及保證配送質量,都是需要探討的問題,“藥品配送不能跟普通物品一樣讓配送員騎個電瓶車滿大街走,溫差等因素可能導致一些需要低溫存儲的藥品失效。”

    醫藥電商混戰在即

    盡管醫藥電商行業尚未成熟,但不可否認的是,此片極具潛力的“藍海”已吸引了大批資本前來開墾。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由2010年的1.5億元增至2014年的68億元,并預計2015年醫藥電商的交易規模將達到百億。

    來自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全國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有429家,相較商務部于去年底統計的353家,半年來新增76家,增幅達21.53%。

    史立臣認為,在醫藥電商日益增多的局面下,諸如百度外賣、美團等外賣平臺巨頭,具有強大的流量導入和截流的優勢。

    當前,國內諸多知名外賣平臺,至今仍存在盈利難的問題。而這些外賣平臺無一例外都是通過前期大量燒錢換取流量。不過,通過對接醫藥電商的形式,將手中掌握的流量資源變現,或許是外賣平臺尋找新的盈利點的途徑之一。

    此外,史立臣還表示,外賣平臺介入售藥勢必對純醫藥電商產生較大沖擊。“不論是藥品目錄還是配送上,純醫藥電商沒有實體藥店支撐很難拓展業務量。”

    記者注意到,除了純醫藥電商,還有一些醫藥電商是由藥企或者藥店自行搭建和運營的平臺。如一心堂、以嶺藥業、神威藥業等。

    在史立臣看來,此類醫藥電商平臺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一旦網售處方藥放開,首先考慮的肯定是以擁有連鎖藥店為基礎的平臺。”同時,他還認為,藥企今后必然會和百度外賣這樣的平臺合作。“一方面藥企能在平臺上推廣自己的產品,而外賣平臺能拓展所售的藥品目錄。”史立臣表示。(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移動醫療移動互聯網健康管理移動健康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