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對醫療領域的介入一直備受關注。4月22日,2021“健康中國 幸福生活”互聯網醫療高峰論壇在杭州召開。在論壇現場,“百城千院醫療數據平臺”啟動。
“‘百城千院醫療數據平臺’的建立恰逢其時,定能以數字技術賦能醫療服務,更好的提高醫療健康服務質量。”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認為。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表示,發展“互聯網+醫療”產業,就是要大數據有效應用到醫院實踐中去,激發大數據潛能將是指引互聯網醫療行業長遠發展的關鍵。
全國已建成互聯網醫院超1100家
患者對線上診療的普通接受還需一段時間
據了解,“互聯網+醫療健康”連續三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業態發展,從服務體系、支撐體系和監管保障等多方面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推動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服務以及預約診療等互聯網醫療服務快速健康發展。
2020年12月,為聚焦群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印發《關于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推動互聯網醫療便民惠民服務向縱深發展。
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成互聯網醫院超1100家,77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線上診療服務。
據南京大學醫學院鼓樓醫院醫務處副處長、互聯網醫院副院長屈峰介紹,南京鼓樓醫院已經搭建 “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在患者端,通過在線復診、線上門診等技術手段,解決外地患者復診不方便,基礎就醫院內停留時間過長,離院病情跟蹤難等問題。”
屈峰告訴記者:“在2019年,在線診療形態在大醫院是一個比較小的形態,患者對此并沒有太大的需求,而到了2020年,因為疫情的防控需要,它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北京圓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芳介紹說,在幫助300多家實體醫療機構建設并運營互聯網醫院過程中,我們發現互聯網醫院不僅可消除醫生資源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醫生精準匹配到患者,同時通過醫助進行線上分診,初步進行患者癥狀預評,然后導診給最適合醫生。
“目前,圓心醫療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幫助實體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吳芳告訴記者。
在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互聯網醫院2020年正式啟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張武軍談道:“我們的目標是希望15000的門診量,將其中的5000導流到線上去;而且,想通過互聯網的專科聯盟、專病聯盟,扶持基層醫院的醫聯體建設。”
當然,在屈峰看來,患者對線上診療的普遍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他認為,就診患者文化程度差異較大,像一些患者對互聯網應用仍不大熟悉,而且,只有醫院把專業的服務搬到網上去,讓患者能充分享受到跟線下就診一樣的診療服務,他們才愿意選擇互聯網醫院。
“互聯網醫院還是一個剛剛萌生的新生事物,它在很多的地方,包括政策的配套以及老百姓的接受程度上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副處長李世忠介紹認為。
獻策構筑健康城市服務平臺
多項醫療場景被涵蓋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為貫徹這一要求,圓心科技已構建涵蓋區域互聯網醫院平臺、線上處方流轉平臺、統一支付平臺、運營管理服務平臺,監管平臺等多項醫療場景在內的健康城市區域服務平臺。目前,圓心科技集團旗下業務品牌圓心醫療已經幫助南京、哈爾濱等多個城市建立并運營健康城市服務平臺。
健康平臺城市建設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關于打造健康城市的意見看法,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哲峰認為,要保證政策、產業、服務和健康生活方式,每一條都可以落地。
作為國際化的醫療產業園區,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成立至今已取得顯著成績,成為中國醫療技術同步國際先進水平的重要窗口。劉哲峰介紹說:“我們將目前所有的20家醫院的His系統打通,做到同一個中臺,實現統一的預約、掛號、結算、服務等。”
來源:南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