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所有民營醫院都不能忽略信息化建設。房子舊一點沒有關系,設備老一點也沒關系,信息跟不上來,真是要命的關系。”康寧醫療集團董事長管偉立說。
11月28日,由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作為行業指導,華夏時報社、水皮雜談、新醫界、新醫云學苑聯合主辦的首屆社會辦醫價值峰會在鄭州召開。本屆峰會以“資本賦能醫療產業”為主題,圍繞社會辦醫療上市通路、并購趨勢與展望、資本與產業融通發展等話題展開對話。
在圓桌對話環節,多位嘉賓圍繞“數字醫療時代社會辦醫的創新之道”,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沒有信息化寸步難行
管偉立直言,醫院沒有信息化基礎,寸步難行。“很多民營醫院都喜歡在醫院建設上投資,而信息化聽起來云里霧里,并且往往需要砸下很多錢。有些小的民營醫院一是沒有錢,二是舍不得投。但是未來的時代,信息化程度已經非常高,如果信息化達不到要求的話,它就像建房子、買設備一樣,是運營不了醫院的。因為所有的數據,比如醫保數據,醫療監管數據,都是直線上傳,隨時調閱,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督。”
而溫州康寧醫院集團在早些年就做了很好的準備工作,如今,不僅醫院的信息化基礎已經打下,甚至可以更進一步,來試水互聯網醫院與人工智能。“我們今年拿下了浙江省剛剛批下來的重大科技項目,中加合作,進行精神醫學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研究。浙江省科技廳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前景,因為機器會學習,有效的數據越來越多以后,它的能力會越來越強。未來可以改善基層缺乏精神科醫生的現狀,提高基礎醫療水平。”管偉立說。
瑞慈醫療集團董事長方宜新亦表示,瑞慈醫療在信息化這部分的投入會很大。“未來醫院的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會決定醫院的水平。一個醫院管理水平高不高,就看以后信息化水平高不高。現在我們集團的方案是以采購為主,然后慢慢進行完善。”
方宜新指出,瑞慈醫療既做醫院,也做體檢業務,服務的場景覆蓋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高端醫療與基本醫療,還有診所,并因此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這么大的數據,我們也希望能和科技公司進行合作,把數據賦能,讓數據產生價值,大健康產業就是要互相聯動。”
“實際上,醫院做信息化,不是你愿不愿意搞,而是國家醫保局推進信息化和標準化,你必須得搞,這是當下每一家醫院的基礎。”北京和君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和君醫藥醫療事業部副主任王志剛說。
因此,王志剛認為,依靠區塊鏈、智能化技術,給醫院提供信息化支持,助力智慧醫院建設的這類專業公司,會在中國的資本市場得到很好的估值。而這些積累下來的數據將幫助人們預防疾病,進行健康管理,實現院前、院中、院后的聯動,醫院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做大市場、做大蛋糕。
一個鏈條,一張網絡
那么,民營醫院如何具體來做信息化建設?在峰會上,東華醫為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李晨輝就此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民營醫院應該鏈,而不是建。“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的成本相當高,而我們應該更傾向于實戰實用的東西,所以民營醫院應該做一種聯合,通過信息鏈或者通過數據鏈的模式,把它串起來,串成一個能夠集體發光,集體展示自己優勢的珍珠環或者珍珠鏈。”
東華醫為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李晨輝
“二是做接和端方面的整合。在居家養老更受歡迎的情況下,C端受眾是非常大的,這個時候我們能夠把末端真實數據提上來,會很有用。接的話,民營醫院要跟公立醫院對接,還要跟自己的兄弟單位對接,甚至非醫療機構的單位進行對接,在這個時候,系統之間的流轉是怎么樣去把控的,應該是關注的一個點。”李晨輝說。
“三是在信息安全方面。醫療數據或者患者數據有意無意泄漏之后,會給患者及企業帶來很大的影響,像我們東華對于患者數據是嚴格把控的。數據流轉過程中,你到底是什么人,你的身份認證是否可以經得起推敲,我現在給你系統之間對接,是不是一種認可對接,一種授信對接。我們想要把這幾個點做起來,然后形成一個體系,織一個網,網織起來以后,再靠各位醫院的管理者來實踐與推動。”李晨輝說。
東華醫為成立于2012年,已累計為全國800多家醫院、醫療集團、保險公司、衛生健康委和社保局等機構提供了產品解決方案,包括智慧醫院解決方案群、區域醫療解決方案群、互聯網醫療解決方案群、醫保支付與控費綜合解決方案族等。
2019年11月,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中,東華醫為共有33家醫院客戶位列其中,是國內百強醫院客戶最多的醫療信息化企業。在33家百強醫院客戶中,有26家醫院的核心業務系統使用了東華醫為產品,如HIS、電子病歷、信息平臺、數據中心等。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