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由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泰州創新醫療產業平臺等承辦的“精準醫學與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高峰論壇”在泰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醫學院院長金力,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饒子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趙國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徐濤,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葉為民、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李亦學等專家作專題報告。
泰州市委常委、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小兵和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濤分別致辭。
院士專家表示,精準醫學是一項高度交叉融合領域的實踐,結合了現代醫學的特點,特別是信息科學發展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醫學科學的發展趨勢,代表了臨床實驗的發展方向,其核心任務是實現從大數據獲取到臨床診療應用的全過程研究。
精準醫學的發展離不開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支撐,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發展,也是這個時代的重要的特點。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部署的36個重點專項,即啟動之日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同時,人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精準醫學研究,仍然處于一個發展的前期,這樣的一個重要的階段,我國的基礎研究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原創的技術還比較缺乏。精準醫學研究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提供這樣的一個個體化的精準的防診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研究的項目和短期的計劃需要實現的,需要國家科技、財政和社會各界力量的持續投入,更需要我們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長期的關注和支持。
院士專家認為,建立完整的中國精準醫學體系,理解、研究基因型、表型環境與生活方式之間的復雜管理,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通過多學科的交叉,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精準醫學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同時也要進一步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體系建設,提高數據質量,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開放共享,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我們各界共同努力,任重道遠,但未來可期。
當天,復旦大學“泰州隊列”科創成果新聞通氣會召開,詳細介紹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在隊列建設、重大慢病防治方面獲得的重要成果,以及“泰州隊列”發展、聯合研究和資源共享的建設規劃。泰州市長朱立凡、金力、趙國屏分別致辭,代濤等參加活動。
據介紹,復旦大學2007年在泰州啟動“泰州隊列”項目。該項目以泰州市500萬居民為框架人群建設大型自然人群隊列,研究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與重大慢性疾病的關系,服務當地居民健康,助力中國醫藥城產業發展,推動我國生物醫學發展。截至目前,“泰州隊列”基線人群已達20萬例,獲得了每人1000多個表型、上百種暴露資料,并持續跟蹤10余年,形成了一個國際領先的高質量、高標準的人群資源。收集了150萬份生物樣本,建設了人類遺傳資源平臺和健康大數據平臺,建立了我國最大的單一地區生物樣本庫,累積了海量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初步建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大型隊列。研究院研發了大型隊列建設的適宜技術、關鍵技術和整合共享技術,為人群建設提供的大量技術支撐,并在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160余篇,填補了國內人群隊列研究中的多項空白。
活動現場,包括“癌癥早篩試劑盒研發生產及檢測服務項目”和“健康醫療大數據開發應用項目”兩個依托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和“泰州隊列”發展起來的產業化項目進行了簽約。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