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大數據伴君一生保健康

    大數據伴君一生保健康

    2018-06-13 資訊 Eli

    大數據伴君一生保健康-智醫療網

    患者馬女士被檢查出縱膈淋巴結腫大,基本排除了肺部惡性腫瘤的可能,但卻無法明確病因。在主管醫生的幫助下,馬女士通過互聯網問診平臺申請了北京協和醫院呼吸科的遠程專家門診。遠程門診專家看了當地醫生上傳的病歷資料,初步判斷患者的問題是結核病引起的。馬女士說,在網上看北京的大專家,只用了不到半小時,這要是去趟北京,增加交通住宿成本不說,現在還不知道掛沒掛上號呢。

    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馬女士的經歷就是當下很火熱的“在線問診”,互聯網時代下醫療新業態的一種。除此之外,健康咨詢、預防保健、預約就診、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等,現在也都逐漸成為可能,給百姓生活帶來極大便捷。而這些服務,都離不開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支持。

    健康醫療大數據是指涵蓋人全生命周期的多方面數據的匯聚和聚合,既包括個人健康,又涉及醫藥服務、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養生保健。它幾乎涵蓋了現代社會主要的行業產業領域,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飲食(食品衛生營養)、環境、養老保險、醫養結合等。

    “風口”夠大,健康醫療大數據以新興產業的姿態,緊隨互聯網經濟升溫,并逐步滲入醫療改革和健康管理的內核,甚至有人提出將顛覆傳統模式。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試點城市廈門為例,到2018年底,廈門將基本建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的大健康醫療產業體系,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600億元,并力爭將這一產值在2020年底增加到1200億元。

    正如中國衛生信息學會會長金小桃所說,發展和應用好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創新推進醫療衛生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民生工程,有利于激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動力和活力,有利于帶動健康產業發展、增加有效供給,有利于促進培育新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治病為主到健康為主

    “醫療大數據發展到下一步,希望能分析住院病人生活習慣對疾病造成的影響。此外,從社區層面,希望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讓社區醫生介入,將預防做在前,實現從治病為主到健康為主的轉變。”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曉峰認為,構建“健康中國”,最根本的是要提升民眾獲取健康信息、維護個人和家庭健康的能力,通過健康醫療大數據,這樣的期望將變成可能。

    大數據將給個人健康醫療提供最全面的記錄。從尚在母親子宮的胎兒到出生成長,從圍產期保健到新生兒檢查、成年人定期體檢,直至臨終關懷,人生中所有的醫療健康數據都被存儲記錄下來,為醫生的診斷提供參考——大數據讓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成為可能。

    “把個人就醫的數字醫學足跡完整準確地記錄下來,有利于構建一個預防、治療、康復和自我保健管理一體化的電子云服務。”國家衛計委規劃司副司長張鋒說,到2020年,中國將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擁有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和功能完備的健康卡,適應國情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模式基本建立。

    未來,隨著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進一步規范、發展,醫藥、金融、物流、養老、保險、教育、健身等相關產業的產能將得到空前釋放,為健康產業帶來升級。

    嚴把醫療信息安全關

    健康醫療大數據在給百姓和相關產業帶來巨大紅利的同時,公民隱私信息的保護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個人的健康醫療信息最為敏感,必須依法進行嚴格管控保護,絕不能公開或泄露,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強應用安全風險評估和防范。

    具體怎么做?業內專家建議,首先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內容安全和技術安全。其次,進一步探索大數據的集存、收集、挖掘分析模式,使居民個人信息在得到很好保護的前提下再被使用。比如,在將數據用于某種疾病的信息挖掘時,提前進行“脫敏”和“去標識化”處理,去掉所有對個人隱私產生影響的內容,相當于給信息的主人蒙上一層面紗。

    而對于醫生執業信息的核準、醫生準入機制的完善、線上醫療行為的重點監控、電子處方和藥品回扣的監管等難題,專家認為,關鍵是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用多項制度層層把關。銀川市的經驗值得借鑒。近年來,銀川市政府引進17家互聯網醫療企業建立的互聯網醫院,開展遠程專家門診等服務。對這些互聯網醫院的經營者、醫生、病患等,銀川市建立了誠信檔案和黑名單制度,加大失信行為曝光力度,強化失信聯合懲戒,增強信用管理威懾力,構建了一個“讓守信者處處受益,讓失信者寸步難行”的信用體系。(本報記者 汪靈犀)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6月08日 ? 第 08 版)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