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心醫國際助力“安康模式”,做“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智慧醫療賦能者

    心醫國際助力“安康模式”,做“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智慧醫療賦能者

    2018-06-05 資訊 Eli

    心醫國際助力“安康模式”,做“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智慧醫療賦能者-智醫療網

    毋庸置疑,“互聯網+醫療健康”需要第三方機構的參與。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對于“第三方機構”,這一紅頭文件就明確提到,“支持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臺,開展遠程醫療、健康咨詢、健康管理服務,促進醫院、醫務人員、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

    而據《中國縣域衛生》記者觀察,陜西省安康市搭建的“政府主導、醫院實施、第三方服務”的多模態、全方位、一體化醫聯體,在心醫國際的參與和幫助下,不僅讓當地患者突破了時空的局限,享受到大城市的優質醫療資源,還激活了區域醫聯體的內部活力,重構了醫療資源分配,走出了一條“安康模式”之路。

    “我們村衛生醫療室安裝上了遠程醫療設備”

    2018年5月17日,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冷水鎮川共村衛生醫療室門前人頭攢動,圍觀的村民們議論紛紛。原來,“我們村衛生醫療室安裝上了遠程醫療設備。”川共村唯一的鄉村醫生任秀華喜笑顏開。

    心醫國際助力“安康模式”,做“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智慧醫療賦能者-智醫療網

    川共村地處陜鄂交界的偏遠山區,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全村共534戶1937人,貧困戶252戶598人,貧困人口超過30%。由于經濟落后、交通不便,醫療資源十分匱乏;部分村民因居住地偏遠,許多慢性病、大病患者因村上診療設備和水平有限,不得不放棄診治;看病遠、看大病難的問題十分突出。

    心醫國際助力“安康模式”,做“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智慧醫療賦能者-智醫療網

    而現在,川共村通過遠程醫療設備連接上了遠程醫療平臺,任秀華在家里就可以接受安康市中醫醫院組織的各類業務培訓了,而鄉親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接受三級醫院專家的健康教育、指導服務。

    就在同一天,距離川共村57公里路程的白河縣西營鎮高橋村衛生醫療室,也安裝上了遠程醫療設備。當天帶隊前往高橋村、川共村進行幫扶的安康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郭圣杰說,“川共村衛生醫療室所在地人口近2000人,服務周邊約3000人;高橋村衛生醫療室所在地人口1700多人,同樣服務周邊約3000人。兩個村的遠程醫療平臺開通后,可以就近服務周邊約6000人。”

    高橋村、川共村開通遠程醫療平臺的消息在白河縣扶貧群、遠程醫療群發布之后,大家紛紛為安康市中醫醫院的健康扶貧舉措點贊,白河縣多家扶貧單位也表達了在本單位扶貧點建設遠程醫療平臺接入的意向。

    事實上,高橋村、川共村并非安康市第一批接入遠程醫療平臺的村衛生醫療室,顯然也并非最后一批。

    “政府主導、醫院實施、第三方服務”如何做

    從衛星地圖上看,安康市位于陜西省東南部一個狹長的河谷盆地(安康盆地)之中,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其周圍零星分布、更為狹小的河谷內是其下轄的一區九縣。根據地理資料,安康市山地約占92.5%,丘陵約占5.7%,川道平壩僅占1.8%。與許多邊遠山區為主的地區相似,由于交通不便,當地經濟發展遲緩,優質醫療服務可及性較弱。

    對此,安康市中醫醫院在2015年2月先行先試組建了全市首個醫聯體,并以此開展雙向轉診、坐診查房、技術指導和學科幫建等工作。然而,在醫聯體實際運行過程中,到底如何才能實現跨地區、跨機構、跨層級的醫療服務聯動呢?

    2015年底,中央博士團成員、中日友好醫院的影像專家馬國林正在安康市衛計局掛職擔任副局長,正是他促成構建了“政府主導、醫院實施、第三方服務”的安康市心醫國際遠程醫療平臺(2016年11月,馬國林被任命為陜西省衛計委副主任,掛職1年)。

    而在這個平臺籌建之初,安康市衛計局專門成立領導小組,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關于規范遠程會診服務項目收費價格的通知》、《安康市中醫院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辦法》等系列配套文件。

    于是,有了醫聯體的框架基礎(即“醫院實施”),有了配套政策的及時跟進(即“政府主導”);當然,必不可少的還有遠程醫療平臺建設中所需的硬件設備(即“第三方服務”)。

    作為“安康模式”第三方服務的提供方,成立于2010年的心醫國際,到2015年底已經相繼參與建設青海、河南等兩個國家級示范遠程醫療綜合會診平臺項目(2016年、2017年陸續中標貴州、山西共兩個國家級示范項目),在當時,其遠程醫療平臺覆蓋的醫院就已經突破2000家。

    當時,心醫國際聯合國家衛計委遠程醫療管理培訓中心(2012年10月,經原衛生部批準設立于中日友好醫院)、安康市衛計局,在安康市多次組織了遠程醫療技術培訓班,初步打造了安康地區“市縣鄉三級一體化”分級診療網絡,推進了遠程醫療惠民服務的開展。

    “心醫助力安康”構建“五級一體化”分級診療網絡

    正是前期的深度參與,后期的合作如水到渠成。至2016年7月28日,在安康市衛計局的大力支持下,安康市中醫醫院與心醫國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建“安康市心醫國際遠程醫療平臺”,全面推進安康市遠程醫療工作。

    根據協議,“安康市心醫國際遠程醫療平臺”掛靠安康市中醫醫院,重點與心醫國際構建覆蓋安康市及周邊區域遠程醫療服務網絡體系,推進分級醫療制度建設;在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有條件的一級醫院建立遠程醫療服務設施,逐步開展臨床、影像、心電、病理、教學等遠程服務,建立連接市內外三級醫院遠程服務網絡;建立政府主導、醫院實施、第三方服務的遠程醫療管理模式;制定和實施安康市遠程醫療基本規范、工作流程和診療常規,健全遠程醫療規章制度;積極探索醫聯體及慢性病管理信息網絡,組織開展遠程醫療運行情況評估、完善和提升工作。

    在安康市的醫聯體中,心醫國際最早投放部署的是遠程影像設備。因為,不管是醫院的前期調研結果還是心醫國際的以往實操經驗都顯示,遠程影像會診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使用遠程醫療平臺時最常用到的功能。

    實際上,縣鄉鎮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幾乎都配備了CR,但基層放射科醫生大多不具備診療資格;基層醫生往往建議患者帶著CR圖像等相關檢查資料到上一級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在開通遠程醫療平臺之后,這一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2017年6月13日,白河縣卡子鎮倉房村衛生醫療室開通了安康市首家村衛生醫療室遠程醫療平臺,當天就迎來了首個接受遠程診療的病人。倉房村衛生醫療室正是這五級分級診療體系的最基層——村級,也是安康市第一家村級遠程醫療點。

    倉房村衛生醫療室的鄉村醫生袁章懷說,依托醫聯體開展的遠程會診為當地村民就醫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很多人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申請鎮衛生院、縣醫院、市中醫醫院的專家為他們診治,不僅不用跑遠路,大大節省了就醫費用;同時,鄉村醫生 在交互式診療過程中現場學到知識,從安康市中醫醫院舉辦的遠程培訓班中豐富知識結構,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我們村醫療衛生室的變化非常大,硬件上除了配置了一套遠程設備,還有打印機、健康管理機、中藥柜、診斷床等設備;擁有了門診室、藥房、觀察室、注射室的標準化村衛生室。這些硬件的改變,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就醫環境,大大提升了醫療安全,也為我們鄉村醫生增添了信心。”袁章懷說。

    正是如此,“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安康模式”逐漸成熟,“心醫助力安康”升級構建的“省市縣鄉村五級一體化”分級診療網絡更加清晰。2017年全年,在“安康市心醫國際遠程醫療平臺”上,開展遠程會診6872例,其中對鄉鎮會診5376例;培訓基層人員2700余人次。

    另據了解,目前心醫國際已構建全國最大的遠程醫聯體網絡,覆蓋全國400余個縣級以上城市、168個醫療聯合體項目,服務于全國5778家醫院,基層醫生超過18萬,根據不同地區的需求,實際落地的幫助醫院搭建多類型醫聯體項目,將上下端醫院有效連接起來,努力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不出本區”。

    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