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在京發布的《醫院藍皮書: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17~2018)——分級診療:路難行勢在必行》指出,在完善的分級診療標準和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技術下沉是關鍵。
藍皮書認為,大城市的大型醫院虹吸基層醫療資源的現象是制約全國性分級診療制度實施和發展的主要因素。虹吸現象一,是指大型醫院虹吸優質醫療資源,包括醫療設備,信息化系統,科研項目、經費,人才教育資源,學術交流機會等。虹吸現象二,是指醫療衛生人才的虹吸,包括醫生、護士、藥師、技師等醫療衛生的高端人才。虹吸現象三,是指資源和人才虹吸帶來的病人虹吸現象。只有打破三個虹吸的現狀,才能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鑒于我國優質醫療資源分布的各種不均衡,藍皮書根據多年醫院分層排名經驗、醫管數據累積和對醫改的觀察,提出打破三個虹吸現象的“分級診療五要素”:技術下沉是關鍵,政府指引是方向,利益共享是動力,IT技術是工具,社會參與是增量。
藍皮書認為,隨著社會發展、收入提高以及交通的日益便利,患者到大城市大醫院尋求優質醫療資源的意愿和需求日益提升。通過醫療費用控制、醫療區域劃分和醫療機構定位等傳統方式直接調整患者就醫去向的方法逐步失靈,甚至弊端日益凸顯。三個虹吸現象更具體地表現在大型醫院以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和醫生面對無限的基層醫療需求上。一方面,大城市的大型醫院人滿為患,而且超負荷運行的問題不斷加劇;另一方面,基層醫院患者外流,病人數量不斷減少,直接造成醫療資源浪費、醫療費用提升、患者實際負擔增加以及醫保資金支付等問題。
藍皮書認為,在完善的分級診療標準和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技術下沉是關鍵。當優質的醫療技術通過醫院信息互聯互通,實現“人不下沉,技術下沉”時,病人才能就近得到優質醫療服務,基層醫院才能留住患者,達到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技術下沉需要通過改變現有醫療機構分級制度、打破醫療資源不均衡狀態以及改變醫療保險報銷制度等方式去實現,比如醫保或商保報銷定價不應按照據醫院的等級,而應按照DRGS進行按疾病種類付費,或者根據醫療機構的技術規范和安全標準進行付費。藍皮書還指出,在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的今天,建立醫院間的互聯互通平臺、形成信息共享是技術下沉的突破口。藍皮書期望,通過遠程信息交互與遠程會診實現分級診療,最終達到“人不下沉,技術下沉”的效果。分級診療過程面臨優勢醫療衛生資源的各種不均衡困境,路難行,但是勢在必行。
2017屆醫院綜合競爭力指數和均衡指數顯示,目前中國醫院發展仍存在多種不均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各類型醫院發展不平衡。優勢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型綜合性醫院,只有3家地級醫院、8家中醫醫院進入全國頂級醫院100強,目前沒有非公立醫院進入全國頂級醫院100強,中醫醫院和非公立醫院在西部某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貢獻度較高。
第二,地區發展不平衡。各層級,各類型百強醫院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中部、西部地區醫院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在各省地級城市醫院綜合競爭力指數前30強中,江蘇和廣東兩省地級城市占比超過50%,可見區域不均衡性明顯。
第三,省內區域發展不均衡。這主要表現在省內資源過度集中在省會城市,其他層級不均衡性突出。發展相對均衡的是江蘇、浙江和山東,其他多數省份發展明顯不均衡。某些GDP總量排名靠后的省份,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例如,寧夏所有優勢醫療資源全部集中在省會。另外,新疆、陜西、內蒙古等省份的縣級醫院競爭力普遍較弱。
第四,地級城市醫院、縣級醫院均衡指數整體偏低,對所在省份綜合競爭力指數貢獻度偏低。藍皮書認為縣級醫院貢獻度偏低給現階段全國范圍內分級診療帶來一定的困難。除江蘇、浙江和山東省的地級城市醫院、縣級醫院對全省綜合競爭力指數貢獻度較大外,其他省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第五,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各省份醫院綜合競爭力排名與各省份GDP顯現強相關趨勢。在省會城市醫院綜合競爭力排名中,西部省會城市普遍排名靠后。在某些經濟欠發達的省會城市,醫院綜合競爭力主要靠中醫醫院帶動,如蘭州和太原。
來源:艾力彼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