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張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的現象長期存在。她建議,依托信息化手段,構建?“互聯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我國目前醫療資源在地區上分配不平衡,大城市集中了大部分的優質醫療資源,20%的醫院承擔了80%的醫療服務,這里的20%主要是大型公立醫院,“上面吃不下,下面吃不飽”的情況在我國普遍存在。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基層醫療機構首診的剛性不足制約了分級診療服務的健康發展。
張偉表示,基層醫療機構技術人員及服務能力有限。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存在著老齡化或不足的現象,而且在技術力量上也存在下滑的趨勢。基層醫生看不了大病、疑難癥患者,在實踐中得不到成長,差距逐步拉大。此外,醫保部門在差別化報銷制度上還不足以引導患者到基層就醫,也不能有效引導康復期患者轉診到基層醫療機構。
張偉表示,應該結合本地區醫療資源實際情況,主動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積極依托信息化手段,著力構建?“互聯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改善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張偉建議,依靠互聯網技術開發形成互聯網醫師培訓平臺,讓基層醫務人員保持知識的更新,提高專業技術水平;聯合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共同建立互聯網分級診療系統;組建基于遠程協作網的醫療聯合體,確保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張偉還建議,建立省市三級醫院與縣級醫院緊密型醫聯體模式,將縣級醫院設立為省市三級醫院分院,將大醫院的管理、技術、人才、信息等優質資源向縣級醫院延伸,實現人、財、物的下沉。以信息化技術為紐帶,建立病理診斷中心、影像會診中心、心電會診中心等遠程會診中心,充分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同共享,方便百姓“面對面”享受大醫院提供的診療服務。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