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我國首次開展人工智能輔助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研究

    我國首次開展人工智能輔助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研究

    2018-02-14 資訊 Eli

    我國首次開展人工智能輔助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研究-智醫療網

    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可信強智能的心腦血管疾病診療服務模式解決方案”—“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及應用平臺實踐”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舉行。

    據該項目牽頭人、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疾病社區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副院長兼血管醫學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介紹,該項目包含五個子課題,分別負責搭建裝備網絡協同共享平臺(北京豐盈環蝕技術有限公司),構建智能信息提取與知識發現模型、實現心腦血管診療數據知識化表示(廈門大學)、基于人工智能的心腦血管疾病智能診療模型(清華大學)、醫療服務體系及大數據安全關鍵技術研究(中國軟件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三級診療服務協作及應用平臺實踐(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旨在構建國家級醫療裝備網絡共享中心、突破心腦血管疾病的傳統診療模式、建設協同診療公共平臺、構建智能裝備共享數據庫、制定診療云服務技術應用規范、形成智能化高度協同的三級診療服務體系建設方案,在全國 4 省 300家醫療機構覆蓋不少于600套醫療設備和 1000 位醫師的范圍內開展基于新型診療服務模式的示范應用。

    研討會上,王宏宇教授還對我國首次開展的人工智能輔助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研究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分析。

    “該課題依托此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對各級醫療機構中的醫療數據、醫療裝備、醫師及醫療技術人員,進行醫療信息共享和高效協作,對海量醫療數據進行有效的知識提取,進行自動化診斷,自動生成可解釋規范化報告。” 王宏宇解釋說,簡言之就是先收集醫學檢查資料,把多種檢查綜合起來,醫生標記出病變處,讓計算機學習,當再次輸入類似檢查結果時,計算機會根據之前的學習存儲,給出判斷,反饋給醫生。

    此外,該課題將搭建診療信息共享平臺和面向三級診療的智能服務系統,構建裝備網絡共享中心和智能服務數據平臺,開展新型診療服務模式的示范應用、評價、完善與推廣。從醫療設備和數據資源使用效率、整體診療水平、醫患應用體驗等方面,對新型診療服務模式進行評價,同時建立相應的評價標準,建立不同設備采集到的診療數據的技術同質化標準,利用海量心腦血管診療數據庫進一步改進智能診療性能。

    未來,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疾病社區防治中心(籌)將依托此次研發項目,建立共建醫院開展北醫研究機構的模式和制度,利用好北醫平臺,聯合中心各單位,找準契合點,聯合展開相關工作,共同承擔該項目研究內容,并按照各參與單位專業實際情況,擴展心腦血管疾病種類及診療知識數據庫,擴展研究指標,豐富疾病診療特征,充分發掘人工智能輔助下的心腦血管疾病三級診療新模式,緩解社會醫療資源的利用的“孤島”狀態,為高可信強智能的心腦血管疾病診療服務模式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相關技術、產品及標準規范能夠推動及完善我國的醫療改革,為我國當前醫療診斷模式樹立新的典范。

    來源: 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