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醫療大數據如何促進分級診療的發展

    醫療大數據如何促進分級診療的發展

    2018-01-05 觀點 Eli

    醫療大數據如何促進分級診療的發展-智醫療網

    分級診療是指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看病,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讓不同醫療機構各施所長,實現醫療專業化。
    長期以來,醫療資源布局失衡是制約我國醫療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優勢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醫院,醫療信息失衡和就醫趨高性致使患者看病也集中跑到大城市的大醫院,讓“看病難”愈演愈烈,發展分級診療迫在眉睫,也讓醫療大數據成為推動分級診療的重要力量。

    醫療大數據有助于醫療資源下放
    解決“看病難”關鍵要保障、充實基層醫院,將部分優勢醫療資源從大醫院分流到基層醫院,夯實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從而把患者從大醫院分流到基層醫院,引導、推動患者在基層醫院首診。

    近年來,國家也大力提倡在醫療信息化的基礎上布局醫療發展戰略,國家衛計委牽頭起草的《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7年底,基本形成跨部門健康醫療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
    國家衛計委規劃司副司長張鋒曾這樣描述未來中國的就醫藍圖:百姓就醫的數字醫學足跡能夠很完整準確地記錄下來。百姓看病,可以隨時在社區就診,一般病癥在就近的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疑難重癥則可通過遠程方式解決,以此實現分級診療。

    在積累了大量數據形成“數據倉庫”的基礎上,可以產生以個人為單位的時序性的全數據,這些數據對政府、醫院管理層、臨床專家,甚至是研究機構都具有極大的價值。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讓最新醫學研究成果、醫療數據資源可以更順利的下沉到地方。一方面,不僅可以減輕大醫院醫生的壓力,同時也為地方醫院的醫生提供更佳的診療決策支持,有助于地方醫院的醫生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一方面,對于患者而言,也無需再拿著病例到處跑、甚至足不出戶就能把病看了的快捷便利,漸行漸近。
    醫療大數據有利于引導患者分流
    傳統醫療模式下,醫療信息傳播常受到阻礙,造成醫療信息失衡,這致使患者對醫院、醫生以及病情了解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獲取醫療信息的渠道較單一,在選擇醫院、醫生時很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和趨高心理,從而造成了部分大城市大醫院的醫療資源十分緊張。而醫療大數據的普及和發展,為患者尋找好醫院、好醫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途徑,有助于指導患者就醫,引導患者分流,減輕部分大醫院的診療壓力。

    如醫療大數據應用的落地產品——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首創按照區域對醫院綜合實力進行評測,科學規劃患者就醫半徑,為患者在所屬地區內提供合適的醫院、醫生,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病情等級,選擇最適合個人病情的醫院,方便、快速就醫。如山東省濰坊市的患者,從所處地域醫院、醫生、設施等情況的綜合性分析,相鄰的青島市或距離適中濟南都是很好的選擇,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疾病專業在醫信天下中國醫院影響排行榜地區排名中選擇最為合適的醫院,而無需千里迢迢“奔赴”較遠的大城市,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資金支出。
    醫療大數據可減輕各級醫院診療壓力
    在大醫院排隊看病的“病人”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處于預防階段的“患者”,本身并沒有看病的緊急需求;一類是慢病患者,這類患者雖然患病,但是并不需要去醫院反復檢查,只是例行開藥,卻也占用了相當一部分的醫療資源;最后一類才是真正有看病需求的急性病患者,但他們只能使用三分之一的醫療資源。

    一方面,醫療大數據可以幫助一類處于預防階段的患者,自行從醫院網站、APP進行相關咨詢和信息獲取,幫助“患者”進行自診從而判定自己是否需要去醫院接受治療,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一方面,醫療大數據可以協助二類患者進行流程化預約檢查、訂藥、取藥,避免不必要的診療過程。這樣,可以讓各級醫院將最優的醫療資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病人,減輕各級醫院的診療壓力,為分級診療的進一步拓展提供支撐。
    來源: 匯智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