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巨頭布局診療一體化 將引領商業模式變革

    巨頭布局診療一體化 將引領商業模式變革

    2017-12-22 資訊 Eli

    巨頭布局診療一體化 將引領商業模式變革-智醫療網

    這是一個技術創新引領商業模式變革的時代。

    幾年前業界提出“個體化醫療”或者說“精準醫療”的概念時,分子影像、分子診斷、細胞免疫療法、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術都還在發展期,但今天這些技術已經成熟,2017年我們見證了很多新診斷技術、新療法的臨床上市。

    個體化醫療不再是概念,而是真正擺在眼前的新時代醫療藍海。

    而個體化醫療能高效實現的基礎,就是診斷端和治療端的充分聯動。當技術成熟,患者對個體化醫療有足夠的市場訴求時,也就在推動著“診療一體化”這種新商業生態的發展進程。

    向新生態發展,這是醫療巨頭們都在思考和變革的命題。診斷公司和治療公司都在互相滲透發展,這場競爭已經超越了傳統細分領域的格局。

    診斷作為最主要的數據入口,向下游發展有著先天的優勢,診斷巨頭們向診療一體化發展更加容易。對于醫療制造商來說,一體化解決方案為醫療機構提供了發展“價值型”醫療服務模式的條件,同時可以獲得客戶更高的忠誠度和更好的臨床反饋。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影像是在組織和細胞狀態上的診斷,與手術治療或放射治療是密切相關的;而IVD是對基因靶點和病理的診斷,則更容易通過藥物或細胞療法來治療。

    巨頭布局診療一體化 將引領商業模式變革-智醫療網

    我們說技術創新引領著商業模式的變革,而商業模式的變革又體現在業務板塊擴張和組織架構的調整上。具體的來看下診斷巨頭們是怎樣應對診療一體化新生態革命的。

    飛利浦

    ? 一體化模式: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介入治療

    ? 主要治療領域:心血管

    飛利浦從2016年Q1開始將原先的Image System業務線重組成Diagnosis & Treatment,并且在這之下又將治療業務拆出,成為與影像診斷和超聲并列的Diagnosis & Treatment三大業務之一。

    巨頭布局診療一體化 將引領商業模式變革-智醫療網

    ▲2016年飛利浦醫療科技業務布局

    之后通過一系列的并購不斷強化這一治療領域。早2014年年末,飛利浦就以近10億美金,收購了導管成像和測量市場的領先企業Volcano,強化介入治療前的術前判斷。飛利浦在今年又以21.6億美金收購了美國微創手術制造商Spectranetics Corp。兩天之后又再次將外周血管介入治療廠家CardioProlific公司收入囊中。

    • Volcano業務生產的智能導管可以衡量目標血管的血流量情況,判斷是否能實施手術
    • Spectranetics的圖像引導治療裝置,還有激光斑塊切割導管,可疏通在冠狀動脈和外周動脈中的阻塞
    • Cardioprolific,則擁有特殊的外周血管取栓技術,可以用于血栓斑塊切割后的再清除

    今年的RSNA北美放射醫學會上,飛利浦還推出了新一代的3D打印平臺,并且全球領先的3D打印服務商Stratasys和3D System合作,這些技術領域的突破和收購,再加上自身原有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技術,使飛利浦在心血管介入治療的診療一體化解決方案已經基本成型。

    飛利浦在診療一體化上的布局思路由此可見一斑:針對某項疾病,通過收購和整合,實現”影像+手術“的診療一體化。

    當然這并不是飛利浦全部,自2017年Q2開始,飛利浦完全專注于醫療領域后,健康管理的概念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治療只是健康管理中的兩個環節,飛利浦還擁有康復護理和C端的健康生活產品。這個完整的閉環,如果在健康管理數據上完全打通,將會是飛利浦最獨特的競爭優勢。

    巨頭布局診療一體化 將引領商業模式變革-智醫療網

    GE 醫療

    ? 一體化模式: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細胞療法平臺

    ? 主要治療領域:心血管、腫瘤

    在今年11月GE的重大業務戰略調整中,醫療板塊成為GE未來專注的三大業務線之一。市場迎來的是對醫療領域更專注的GE,在診在治療領域目前還僅限于介入放射產品。

    GE的Interventional Image Guided Systems,通過智能化技術、一體化控制、信息系統等,實現內外科融合,CT、磁共振與血管造影/血管機優勢互補,加上卓越的影像融合技術,可以為心血管、神經、外周血管和腫瘤疾病復合手術提供強大治療平臺。

    巨頭布局診療一體化 將引領商業模式變革-智醫療網

    ▲ 一體化復合手術室

    同時GE還有一塊非影像的業務—— Lifescience。

    在2016年7月,如今的GE CEO John Flannery(當時還是GE醫療總裁)宣布GE將全力打造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細胞療法領域的業務,同月,收購了瑞士細胞加工系統供應商BioSafe。

    GE Lifescience 原本就是生物藥和生物加工最大的供應商之一,進軍細胞療法領域,意在為細胞免疫療法的研發打造一個標準化平臺。今年11月,GE正式宣布將全力助力初創企業研發免疫療法新藥,包括當今最火的單抗和CAR-T領域等。

    跳出“影像+手術”的框架,進軍細胞療法領域,對于GE的診療一體化而言意義非凡。別忘了十年前那場差點完成的對雅培診斷的收購。

    西門子醫療

    ? 一體化模式:影像診斷+檢驗診斷+介入放射學+放射治療

    ? 主要治療領域:心血管、腫瘤

    西門子醫療憑借在影像診斷和IVD診斷領域的雙重領先地位,打造了全球最強“診斷航母”,可以說擁有全球最完善診斷產品線。也就意味著在向治療領域的滲透上,西門子擁有更多的拓展空間。

    今年12月15日,西門子醫療在全球領導層會議中宣布,2018年業務板塊將重組成三部分:影像診斷(醫療影像+超聲)、先進治療和檢驗診斷業務。

    巨頭布局診療一體化 將引領商業模式變革-智醫療網

    治療成為了三大業務部門之一,但一方面,該部門業務主要集中在手術、介入放射等領域(心臟學使其最強的領域),在與IVD相對應的治療手段——藥物或細胞療法上是缺失的;另一方面,盡管業務增速很快,但體量上遠小于影像和IVD。

    那西門子醫療如此調整業務架構,其背后的邏輯是否是要進一步強化它呢? 要知道西門子醫療明年獨立IPO后,將會有獨立的資金運作能力,要做些“大動作”的話,已經有了充分的熱身準備。

    羅氏

    ? 一體化模式:檢驗診斷+原研藥

    ? 主要治療領域:腫瘤

    羅氏的“雙生花”羅氏診斷和羅氏制藥,“先天優勢”使得羅氏在診斷和治療領域業務相輔相成,“雙劍合璧”并且目標明確,成為個體化醫療市場的領導者,直指腫瘤的精準治療,建立個體化精準醫療閉環。

    巨頭布局診療一體化 將引領商業模式變革-智醫療網

    目前在腫瘤藥物領域排名第一(264億美元),市場規模占全球抗腫瘤市場總額的27.7%,比第二名新基(101億美元)營收高出161%。明星產品有美羅華、安維汀、赫賽汀等。

    根據EvaluatePharma的數據預測,羅氏在2022年依舊是腫瘤領域的王者。且在目前最火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羅氏也憑借其重磅藥Tecentriq(atezolizumab)成為PD-1/PD-L1五巨頭之一。

    藥物研發投入大周期長,特別是免疫治療藥物的研發壁壘則更高。擁有制藥(特別是腫瘤藥)業務是羅氏與其他診斷巨頭們天然的巨大優勢。腫瘤領域的診療一體化,羅氏可以說是一枝獨秀的。

    其實在診療一體化上,還有另外一個巨頭雅培,不僅擁有IVD+藥物治療的組合,還有心血管手術治療業務,特別是在收購了圣猶達之后。理論上講雅培的業務板塊有極大的整合空間的。診療業務之間的聯動,也許雅培還會做的更多。

    類似羅氏診療一體化路線的有一家國內初創公司,最近特別火爆,那就是思路迪3D Med,它在今年6.7億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在業內產生巨大反響,靠的就是診療一體化的概念。

    診療一體化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但在現階段,除了分子診斷和免疫療法的組合,診斷和治療兩端還沒有完全意義上打通,更多的還處在業務板塊聯動、向客戶提供整體打包解決方案階段。

    要真正完全實現這一點,診療兩端的臨床數據還需要完全打通,針對疾病的應用還需要更加廣泛,數字醫療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關鍵就看誰能走得更快。

    來源:MedTrend醫趨勢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