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FDA 發布兩項精準醫學監管指南,加速推進靶向療法走向臨床

    FDA 發布兩項精準醫學監管指南,加速推進靶向療法走向臨床

    2017-12-21 資訊 Eli

    FDA 發布兩項精準醫學監管指南,加速推進靶向療法走向臨床-智醫療網

    近日,FDA 可謂動作頻頻,先后批準了 MSKCC 及 Foundation Medicine 的下一代測序體外診斷(IVD)檢測產品。同樣在今年 5 月,FDA 批準了 Keytruda 作為首款不依照腫瘤來源的抗癌藥。可以說,FDA 的快速審批也為腫瘤精準醫療的推進指明了方向。

    近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公布了兩項指南草案,概述了加速開發靶向藥物及臨床試驗中體外診斷器械的監管要求。

    在第一項名為“Developing Targeted Therapies in Low-Frequency Molecular Subsets of a Disease”的指南草案中,FDA 探討了如何在臨床試驗中以不同分子改變(例如基因)對患者分組,并評估藥物的療效及風險,尤其是當某些分子標志物改變在人群中較為罕見時。該指南草案以一種更簡潔的形式,使得藥物開發人員可根據罕見突變招募患者參加靶向治療的臨床試驗。

    FDA 發布兩項精準醫學監管指南,加速推進靶向療法走向臨床-智醫療網

    針對該項監管草案,FDA 新任“掌門人”Scott Gottlieb 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很多情況下,科學家揭示的疾病驅動因素實際上是機體的一些分子變化。FDA 需要闡明并擴展現有的監管途徑,允許創新開發人員根據藥物所針對的分子標志物開發新藥,而不是基于分子標志物靶向的疾病表型。”換句話說,指南中描述的這些原則可以用于支持“不區分組織”藥物的開發。

    對于這一草案,很多業內人士或許早已料到,FDA 此前早已發出信號。最廣為人知的例子便是默沙東公司研發的 PD- 1 抑制劑 Keytrud。今年 5 月,Keytruda 被 FDA 加速批準用于治療帶有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實體瘤,成為美國 FDA 批準的首款不依照腫瘤來源,而是依照生物標志物進行區分的“廣譜抗癌藥”。

    在指南草案中,FDA 表示,有意開發此類藥物的開發商可使用分析驗證性實驗來識別患者的生物標志物并將其納入臨床試驗。例如,此前在研究 Keytruda 的泛癌指征時,研究人員曾利用一些小型研究的數據以及“籃子試驗”招募了各種實體瘤患者,并基于 MSI- H 和 dMMR 狀態對患者進行了登記。FDA 還提到,臨床試驗分析方法可能會限制進入臨床試驗的資格,而理想情況下,臨床試驗應該被設計用來檢測所有可能的分子變化。但 FDA 也表示,在某些疾病環境中,分子標志物可能格外罕見,因此 FDA 可能會根據注冊管理機構或傳統對照試驗的數據,擴大或縮小藥品在上市后環境中的適應癥。

    無疑,該項草案的發布正是 FDA 進一步釋放的明確信號,也是精準醫學理念的又一例證。與此同時,FDA 還發布了另一項名為“Investigation IVD Used in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rapeutic Products”的指南草案,對治療性產品研究的體外診斷器械提出了監管要求。

    FDA 發布兩項精準醫學監管指南,加速推進靶向療法走向臨床-智醫療網

    目前,研究人員在臨床試驗中通常使用研究性或未經批準的 IVD 器械對生物標志物進行檢測。FDA 在該草案中對項目開展者和倫理委員會(IRB)表示了擔憂,因為很多人士并不了解,在臨床試驗中使用的研究性 IVD 器械可能會對患者的治療帶來很大的風險。也正是這樣,當醫療器械廠商想要使一個具有顯著風險的器械通過臨床評估時,必須獲得 FDA 或多個機構審查委員會的同意進行研究(即 IDE 申請),以免除法律的某些條款以便進行醫療器械的臨床試驗。

    但實際上,很多研究者對此并不了解。例如在兩年前,一組參與美國政府項目的研究人員曾驚訝地發現,在研究中使用下一代測序方法對健康和患病新生兒進行測序前,他們還需要獲取 IDE 申請。在該項指南草案中,FDA 概述了開發商和倫理委員會用來評估藥物試驗中研究性 IVD 風險的思路,以及 IDE 申請所需提交的部分內容。

    此外,Scott Gottlieb 博士在聲明中格外提到,指南草案定稿后將闡明用于治療性產品臨床試驗中的研究性 IVD 器械的適當監管途徑,但新型靶向療法的試驗結果不會因為特定生物標志物的診斷試驗不符合適當監管標準而受到牽連。其目標是提高更為個性化的藥物和診斷系統的審批效率,使這些項目更快地向著正確方向發展。

    透過這些簡化的監管方法,我們能夠明顯地看到,FDA 正在促進更多安全、高效的新型靶向療法走向患者。我們相信,隨著 FDA 監管思路的改變以及人們對疾病認識水平的提高,更多靶向療法將造福人類,“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精準醫學概念必將在未來得到進一步推廣。

    草案下載地址:

    https://www.fda.gov/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UCM588884.pdf

    https://www.fda.gov/downloads/MedicalDevices/DeviceRegulationandGuidance/GuidanceDocuments/UC

    來源:測序中國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