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精準醫療的未來之路在哪里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精準醫療的未來之路在哪里

    2017-10-27 觀點 Eli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精準醫療的未來之路在哪里-智醫療網
    在2016年初的時候,國內的報價,測一個人的遺傳密碼,30層,大約5000元左右人民幣。所以,現在已經成為任何人都能干的事,花5000塊錢就可以測你的遺傳密碼。但其實簡單的成立一個測序公司是有危險的,因為測序不是關鍵,數據挖掘才是關鍵。如果你只會測序,而不會對于海量數據的分析,那么這個公司的命運就是跟別的公司進行價格戰。

     

    生物大數據最核心的部分是組學數據,而組學數據中最基礎的數據是基因組數據。有了近年的基因組研究才派生出蛋白質組、代謝組、生物網絡。也正是因為基因組的研究,才使得生物大數據實實在在地成為了大數據。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與傳統醫療的融合,醫學界開始在研究大數據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發現新的生物學規律。

    2015年1月20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出了要開展精準醫學的研究,這標志著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開始了精準醫學研究。之后,在國家領導人的直接過問支持下,我國的精準醫學研究隨即展開,精準醫學重大專項已經立項。那么這個新興產業在我國究竟發展前景如何呢?

    科學企業家項目特別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解讀《基因組、大數據與精準醫學》。

    以下內容摘編自陳潤生院士課堂授課,根據錄音整理

    全文:1800字

    預計學習時間:5分鐘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精準醫療的未來之路在哪里-智醫療網

    課堂上,陳潤生院士首先對精準醫學進行了解釋:

    “核心就是一句話,組學大數據在醫學、特別是在臨床醫學當中的應用。”

    組學大數據是指分子水平的數據,隨著上世紀90年代遺傳密碼的破譯,以遺傳密碼或者基因組為代表的大量分子水平的數據不斷產生。陳潤生院士是我國最早從事理論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的專家,他介紹說,目前組學數據的增速比任何已知的數據增速都快。

    “精準醫學可以使醫療健康的概念發生本質變化,從醫療健康體系以診斷治療為主,轉變到以健康保健為主。現在的醫學都是以病人為對象,以診斷治療為目的。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在一個人沒有病的時候,了解他的健康狀況,預測他未來健康的發展,這種情況下我們醫療健康所面對的就不再是病人,而是全民,全體人。”

    這種根本性的變化,必然會導致相應產業的發展。

    當前,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一輪國家科技競爭與引領國際戰略的制高點。

    那么精準醫學可能在哪些方面促使產業的變革和發展呢?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精準醫療的未來之路在哪里-智醫療網

    陳潤生院士表示,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精準醫學可以促使百萬量級的商務樣本庫和數據庫產業的發展。

    大家知道,由于精準醫學的推動,帶來的是海量人群組學數據的獲取和分析。那么你要測100萬人,你就得搜集100萬人的樣品,這些樣品不是簡單的樣品,首先就要涉及到這百萬人生物樣品的獲取,保管、提取和提供給這些人使用,這當然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同時,這些樣本測完之后的數據是百萬人數量級的,一定會促進相應的大規模的數據庫的發展,有人估計,這個產業的規模可能是百億數量級。

    第二,精準醫學可以促進以基因組為代表的組學數據測序的發展。

    因為有了這些生物樣品以后,就要測以基因組為代表的這些組學數據,包括基因組、蛋白組、轉錄組等等。基因測序是精準醫療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BBC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全球基因測序市場總量從2007年的794.1萬美元,增長至2013年的45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全球市場仍然將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就可以達到117億美金的規模。

    在2016年初的時候,國內的報價,測一個人的遺傳密碼,30層,大約5000元左右人民幣。所以,現在已經成為任何人都能干的事,花5000塊錢就可以測你的遺傳密碼。但其實簡單的成立一個測序公司是有危險的,因為測序不是關鍵,數據挖掘才是關鍵。如果你只會測序,而不會對于海量數據的分析,那么這個公司的命運就是跟別的公司進行價格戰。

    第三,精準醫學可以促進分子診斷和藥物設計靶點的相關產業的發展。

    是一個性能價格比極好的產業,但是需要基礎研究,需要高端知識的融合。因為有了樣本庫,有了組學數據的測量之后,下一步在這些海量數據挖掘的基礎上,就可以促進產生大量的新的分子診斷的指標的。同時,也可以發現很多新的藥物設計的靶點。分子診斷是精準醫療的另一重要子行業,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的行業新熱點。有國外公司預測,2018年的全球市場市值將達到79億美元。

    第四,當然最大的從事產業,就是適應——所謂概念的轉化,精準醫學可以促進相關新型醫療設施的產業的發展。

    伴隨著精準醫學的概念,比如會產生一些新的醫療設施,比如說需要一些健康師等等,為所有的對象,為全民進行健康評估。這些方面是可以和現在的醫院、醫生相關系的產業。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精準醫療的未來之路在哪里-智醫療網

    在課程尾聲,同學們紛紛就自己剛興趣的方面向陳潤生院士求教,包括測序公司的投資、芯片的發展、醫療大數據等問題,陳潤生院士分別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解答。

    最后課程結束時,同學們表示陳院士的授課言簡意賅、氣場強大,能把高深的問題講解的淺顯易懂,不愧為大家風范,同時也深深地解答了好多同學有關精準醫學方面的困惑,對國內精準醫學的發展有了更為準確的把握和理解。

    陳潤生

    現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編碼核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最早從事理論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曾參加中國第一個完整基因組泉生熱袍菌B4基因組序列的組裝和基因標識,以及人類基因組1%和水稻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研究。

    1964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畢業后至今一直在生物物理所從事研究工作。

    1985-1987年獲洪堡獎學金作為訪問學者在德國紐倫堡大學從事生物大分子電子結構研究。此后不斷地在香港科技大學、中文大學,日本大阪大學、德國紐倫堡大學、美國落杉磯加州大學、哈佛大學等從事合作研究。

    1996年10月在日本筑波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大會上應邀發表題為”從DNA序列數據到蛋白質三維結構”的”小谷正雄”紀念演講,同時獲得“小谷正雄”獎。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

    2012年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2013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4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