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強調精準醫療,因為有了它,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每一種疾病發生具體的機理,這樣子我們可以集中有效的資源來解決患者個性化的問題,也就是對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都有幫助。”近日,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慶祝建院100年論壇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院長Paul B. Rothman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表示。
在Paul B. Rothman看來,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精準醫療都勢在必行,它能夠提高對疾病診斷的準確率和效率,并且精準醫療還涉及到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這對于醫院安全、高效的運行也有極大地幫助。
Paul B. Rothman介紹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目前在精準醫療領域已做出了布局,如我們有一種叫做‘秘密間諜’的軟件,可以有效地監測醫療過程中的不安全的因素,并且能夠推測出發生某些合并癥的幾率,來支持臨床診斷或者提高診斷效率,另外,我們和微軟、IBM建立了合作關系,將技術和醫療結合,共同來發展精準醫療。”
從中國本土看,多家公司和機構也在積極布局精準醫療領域,如7月5日,香雪制藥(300147)宣布聯合賽萊拉、達安基因(002030)等企業,計劃總投資30億元在廣州生物島建立“華南精準醫療和轉化醫學中心”,該中心包括基因檢測和體外診斷平臺、分子影像診斷平臺等多個方面。8月9日,安科生物(300009)則公告稱,擬以人民幣1.05億元收購湖北三七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30%股權,后者為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領域的上游設備供應商。
Paul B. Rothman表示,眾多企業布局精準醫療,或是因為其巨大的市場前景。以基因測序市場為例,東興證券研報認為,根據BBC Research的最新數據,2015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為59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達到13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7%。我國基因測序市場年均復合增速19.6%,未來5年有望達百億市場規模。
不過,Paul B. Rothman同時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推進精準醫療發展仍會面臨一些困難。“精準醫療在提高診斷效率上短期不會有明顯效果,以基因測序為例,對于絕大多數人類目前的疾病,基因所占的比重是比較低的,未來這方面的精準治療還需進一步研究。”
另外,Paul B. Rothman認為,推進精準醫療繞不開大數據,而大數據系統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如何保證數據安全,確保病人隱私是重要并且必須解決的問題;還有當通過基因檢測獲得信息后,絕大多數的病人甚至是醫生都不知道怎么樣來運用這個信息。“比如你本人通過基因檢測之后,得知獲得某種疾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兩倍,你就會很害怕,但是你患病幾率也只有十萬分之二,你會因此改變自己生活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