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分享投資聯合創始人黃反之:精準醫療時代的謀篇布局

    分享投資聯合創始人黃反之:精準醫療時代的謀篇布局

    2017-08-29 觀點 Eli

    分享投資聯合創始人黃反之:精準醫療時代的謀篇布局-智醫療網

    2010年起,分享投資開始嘗試在醫療領域的投資;2013年,首期醫療投資專項基金的設立;如今,分享投資已在醫療健康領域累計投資超過60個項目,累計投資金額15億元。那么,分享投資在醫療健康領域是怎么謀篇布局的?

    在“分享投資2017年度峰會”上,分享投資聯合創始人、分享醫療基金主管合伙人黃反之做了“精準醫療時代的謀篇布局”主題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分享投資聯合創始人黃反之:精準醫療時代的謀篇布局-智醫療網

    各位下午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精準醫療時代的謀篇布局。

    醫療領域的投資核心詞:前沿、未來、創新

    大家看看這句話: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要能對未來洞見,要能對全局有所把握,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雖說大家都認可醫療健康行業前景廣闊、蘊藏著巨大投資機遇,但是,并不是我們把資金投下去,就能自然而然地獲得優良回報,尤其是從事早期投資。

    在我看來,一個投資機構要在投資領域入門,你至少要有一個不錯的團隊,至少要能建設一個自我生長、持續發展的生態,至少要有清晰的投資邏輯和有效的投資策略。而我們說的投機邏輯和投資策略,正是要建立在你對未來的洞見、對全局的把握、對細分領域深入了解的基礎上。

    講投資、講布局,就繞不開投資邏輯和投資策略。我先講講分享醫療基金的投資邏輯和投資策略。投機邏輯聽起來很虛,中國有上萬家投資機構,在我看來,真正有自己清晰投機邏輯和投資策略的投資公司,應該說也就那么1%—2%,而我們恰恰認為一家投資公司,尤其是VC,你的投資邏輯、投資策略決定了你能走多遠、決定了你的格局有多大。

    分享投資的投資邏輯是什么呢?作為醫療VC基金,我們關注處于醫療健康行業的前沿、對未來5-10年能產生重大趨勢性的影響、真正有創新價值、同時又能與大病種與高發人群相結合的產品和服務。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投資邏輯的核心詞就是:前沿、未來、創新。我們接下來所做的,都是圍繞這個邏輯發展出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我們的投資策略也是在這幾年逐漸發展完善的。這個投資策略包括:我們對細分投資領域的選擇、我們對投資階段的把握,我們對建設整個生態、整個平臺的布局。

    接下來,我會圍繞投資邏輯,重點談談我們對細分領域的選擇和理解,對細分領域的選擇,是必須建立對未來的洞察、對全局的把握基礎上的。

    生物技術:聚焦基因和蛋白兩大主線

    生物技術的發展,始終是圍繞基因、蛋白兩大主線。對于基因,大家并不陌生;但是,蛋白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實際上蛋白在現有的應用場景遠遠高過基因,未來也不亞于基因。全球已批準的基因藥物不足十個,而蛋白藥物至少是基因藥物的十倍以上,我們知道的靶向藥、單抗多抗藥,很多是基于蛋白的。在基因領域,我們布局了華大基因、泛生子等;在蛋白領域,我們布局了Abmart、諾唯贊、百凌、百普賽斯等。

    分享投資聯合創始人黃反之:精準醫療時代的謀篇布局-智醫療網

    生物組學的發展推動了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而精準醫療究竟能達到什么樣的精準程度,將取決于對生物大數據的處理,因此生物大數據也是我們十分關注的領域,我們在這個細分領域投資了由華大原CEO王俊創立的碳云智能,毫無疑問,他們是國內乃至國際一流的生物大數據團隊。

    前沿創新器械:精選符合投資邏輯的幾大細分領域

    醫療器械的品種繁多,有成千上萬種;而在這個領域,我們所占的投資項目比例也是最多的。但是,我們在成千上萬的器械里只選取符合我們核心投資邏輯的,具體有微創、再生醫學、機器人、神經調控等。

    微創。微創的概念,大家可能還集中在心腦血管,如心臟支架、搭橋等方面。實際上,現在微創已經逐步滲透到各個科室,比如:骨科、眼科、婦科。微創的未來空間一定是巨大的,我們布局了天臣吻合器、普利瑞外周球囊、朗邁骨科球囊、唯邁DSA領先企業。

    再生醫學。比如免疫細胞、干細胞、生物材料、生物3D打印等。我們布局了蘭度、邁普生物、捷諾飛等。

    其它前沿創新領域。我們投了力泰克康復機器人,這是來自于芝加哥康復中心的項目,芝加哥康復中心是全球最好的做康復機器人的機構。厚凱超聲刀屬于能量外科,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能量外科”,它就是利用超聲還有其它的能量,給外科醫生提供更多的手術設備選擇。我們還投資了韋睿醫療、江豐生物,分別是自動腹膜透析儀、數字病理儀領導企業。

    體外診斷及POCT:看好分子診斷、免疫診斷

    在全球醫療細分領域,體外診斷和POCT都是增長最快的,全球復合增長率15%, 中國復合增長率25%,這個領域我們更看好的是分子診斷、免疫診斷和POCT。像過去比較傳統的血球、生化、酶免等已經是一片紅海,不符合我們的投資策略。我們最近投了菲鵬生物。中國的企業能在上游生物活性材料做到如此先進的技術及體量的,僅菲鵬一家,而且它有30%多收入出口歐美,它的直接競爭對手是羅氏這樣的跨國企業。我們看到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慢慢生長出越來越多像菲鵬這樣有競爭力、可以走向世界的的先進企業,令人欣喜。

    藥物研發:只關注真正的創新藥

    很多人或許很質疑中國是否有真正的創新藥,如果在三年前,中國可能沒有真正的創新藥,而這兩三年,我們看到無論在創新藥的數量和質量上,都呈現持續向好的趨勢,主要得益于大批海歸回國創業,尤其是千人計劃專家群體。我們投了八九個藥物企業,都在做真正的創新藥。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真正有價值的創新藥物,而分享投資的使命就是發現這些價值。

    醫療健康服務:更看好專科連鎖

    很多大基金喜歡投綜合醫院,而綜合醫院恰恰不是我們的目標投資對象。一是投資大,二是投資周期長、三是需要很好的投資團隊。我們更加看好“專科連鎖”,比如:眼科、齒科、兒科、婦科、醫美、生殖中心等等,專科連鎖相對輕資產,容易形成連鎖和規模復制,同時在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之間的競爭環境相對比較公平。

    我們認為未來的分級診療、基層醫療、社區醫療一定具有巨大的空間。我們還看好養老中心、康復中心、體檢中心等。我們分別布局了美年大健康、博厚醫療、張強醫生集團、極橙齒科等。另外,我們投資了貝殼社。我給貝殼社的定位是新形態醫療健康領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另外,我們近期也投了做醫療大數據的健醫科技,我們說醫療大數據在當今很熱,現實是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做起來很難,很多只有數據來源,但是沒有把它加工成產品、形成商業模式的能力,而健醫就可以。

    移動醫療:警惕掉入“偽移動醫療”的陷阱

    過去這兩年,移動互聯網產生了很多泡沫,也誤導移動醫療走入了一些誤區:過去幾年產生了很多知名移動醫療公司,而今天幾乎所有知名的移動醫療公司日子都不好過,都在轉型。幸運的是,我們并沒有掉進這些誤區里。我們在移動醫療領域有自己清晰的投資邏輯和獨立判斷。我們認為好的移動醫療公司,應該從這四個維度看。它首先要選擇相對大的病種切入;二是要抓住醫療資源的核心,在目前的中國,核心資源還是好醫院、好醫生;三是重度垂直,必須讓醫生和醫院能夠用來做做診療;四是無論是誰要有人買單。一個創業公司你可以一年、兩年、三年不掙錢;但你永遠不掙錢,我相信不是好公司。無論誰來買單,或者是患者、醫院、保險公司、藥廠,總之要有人愿意為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付費。而反觀過去這兩三年里那些著名的移動醫療公司,基本都不滿足這四個維度。

    我們也投資了一批移動醫療公司。比如:華夏病理網、貝登醫療。移動醫療的屬性是絕對不能用“TO C”的互聯網消費觀念去看。醫療的痛點,就是看病貴,看病貴怎么產生的?就產生在流通環節。怎么解決?用互聯網手段可以最有效地壓縮中間環節。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