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北京醫改百日 分級診療初見效果

    北京醫改百日 分級診療初見效果

    2017-07-28 資訊 Eli

    北京醫改百日 分級診療初見效果-智醫療網

    北京醫改方案于3月22日正式發布,根據方案,北京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于 4 月 8 日起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統一實施藥品陽光采購,設立醫事服務費。此次改革共涉及3600多家醫療機構,此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早已橫亙在醫患之間,化“以藥養醫”為“以醫養醫”,目的也是維護廣大患者根本利益。截至目前北京醫改實行了108天,在這百余天里,上至三級醫療機構,下至社區門診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醫改是否真正落到實處,這成為藍鯨健康持續關注的問題。

    三級醫院患者減少

    帶著疑問藍鯨健康走進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此時正值上午7點,一樓大廳內大屏滾動播放著各個科室專家號剩余量,一目了然。從普通門診到知名專家醫事服務費從50到100元不等,按照新政策,去三級醫院看知名專家,需要自掏腰包支付60元,而去一級醫療機構看普通門診,只需要支付1元,所以很多常見病就被分診到了社區醫院。

    一位患者告訴藍鯨健康,“現在排隊掛號人數大大削減,因為目前可以通過電話、網站和微信等多種方式來掛號,還有一些患者在社區醫院完成了常見病和慢病的分診”。以微信公眾號“北京114預約掛號”為例,藍鯨健康登陸發現掛號界面以“按醫院”、“按科室”和“按疾病”來劃分。通過這個掛號平臺,患者便可提前七天在手機上完成掛號。至于當天來掛號的患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明情況的外地患者和網上沒有預約成功而想當天看病的患者。

    一些醫院統計了執行政策后的數據。按照北京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的數據,從2017年4月8日至5月31日藥品銷售金額與2016年同期藥品銷售金額相比,同比下降6.72%,處方金額與去同期處方金額相比下降14.0%,檢查收入同比下降13.25%,門急診總診療人次下降16.31%。藥品銷售金額和檢查收入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實行分級診療,而降低CT、核磁等大型設備檢查項目價格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社區醫院患者增加

    那么三級醫院的患者下降,會不會是這些患者選擇了社區醫院呢?藍鯨健康隨機走進了雙榆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此時正值下午三點鐘,就診大廳的等候位置上坐著十余名患者。一位患者告訴藍鯨健康,“我上午就來了醫院,一直等候到現在,很多患者都是就近看病,再加上是暑期,人數較多”。

    “現在三甲醫院專家有醫事服務費,價格貴多了,我就直接來社區掛號開降壓藥了。”一位姓牛的患者這樣解釋。

    “我院與海淀醫院建立了雙向轉診便捷通道,海淀醫院預留部分號源,用于預約轉診。”雙榆樹社區生服務中心醫務科主任吳躍傳如是解釋。他介紹,2016年該醫院通過醫聯體向核心醫院轉診1107人次,2017年,該醫院與海淀醫院開展了雙向轉診信息化建設,目前轉診平臺已經建設完畢,通過雙向轉診系統可以實現線上轉診、患者醫療數據共享和檢查結果互認。

    醫改運行100天初見成效

    北京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在23日介紹了醫改百天的相關情況。

    醫改運行100天,全市完成了6000萬人次的診療服務,3100所參與醫改的醫療機構運行情況平穩。日常監測信息顯示,三級醫院的門診量減少了12.7%,“最高的時候曾經減少到16%。”雷海潮介紹說,二級醫院也有所下降,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一級醫院的診療量出現了明顯上升,增幅達10%。

    在三級醫院里,不同職級醫生的接診量也發生了變化。總體來看,改革后,副主任醫師的門診量下降了10%,主任醫師下降了22.7%,知名專家的門診人次下降了15.2%。

    “可以看到,大家在就診的時候更加理性,不盲目追求專家號。這也緩解了真正需要專家號的患者掛號難的問題,使得我們的專家資源更能夠用于那些疑難重癥的處置上,而不是我們的專家去看普通病、常見病。”雷海潮在會上解釋。

    100天中,平均住院時間減少了1.6天。雷海潮介紹說,3月份,北京地區平均住院時間為8.1天,目前已穩定在6.5天。“如果沒有改革舉措,大約需要10年的時間平均住院率才能縮短1.6天,住院率的縮短有助于加強三級醫院重視疑難重癥處置和改善住院醫療服務”。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