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智能醫療器械爆發前夜

    智能醫療器械爆發前夜

    2017-02-28 觀點 Eli

    智能醫療器械爆發前夜-智醫療網

    2月26日,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了2016年度醫藥零售行業、中藥材與中藥飲片、醫藥電商、醫療器械等9份發展狀況藍皮書。其中,《2016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藍皮書》(簡稱《藍皮書》)顯示,2016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約為3700億元,醫用醫療器械市場約為2690億元;家用醫療器械市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藍皮書》指出,預計在2017年,真正的智能化、具備連接功能的家用醫療器械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在未來五年之內,一定會替換及淘汰部分傳統品類,對現有的血糖品類結構造成巨大影響,并很可能出現顛覆性改變。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醫療器械格局正在不斷變化中,除了上述家庭醫療器械市場獲得突破外,醫療器械租賃市場也是風生水起。對此,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醫療器械分會會長柏煜分析指出,隨著市場終端對醫療器械產品日益旺盛的需求,部分使用周期短、價格高的產品,綠色環保可重復利用的產品成為醫療器械租賃產品首選,目前國際市場上租賃已占比90%。

    16年增長20倍

    《藍皮書》顯示,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由2001年的179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700億元,剔除物價因素影響,16年間增長了約20.67倍。

    其中,醫用醫療器械市場約為2690億元,約占72.70%;家用醫療器械市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約為1010億元,約占27.30%。

    在家用醫療器械市場中,傳統零售市場銷售約為645億元,約占63.86%;電子商務銷售約為365億元,約占36.14%。家用醫療器械在天貓醫藥館的銷量從2015年的23億元,升至2016年的30.7億元,增幅為33.4%。

    天貓醫療器械2016年TOP5大品類及銷售占比分別為:血壓計(20.00%)、血糖用品(16.65%)、輪椅(8.46%)、霧化器(7.27%)和理療儀(5.61%)。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三高慢病發病率的年輕化趨勢,血壓計、血糖儀仍牢牢占據前兩名位置,并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著店鋪總銷售狀況。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隨著我國醫療行業發展逐漸由治療向康復、預防階段過渡,醫療器械已經開始呈現從醫院用醫療器械到家用醫療器械的發展趨勢。目前,我國家用醫療器械在整個行業占比較低,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家用醫療器械占醫療器械產業40%的這一比例,家用醫療器械在我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藍皮書》指出,預計在2017年,真正的智能化、具備連接功能的家用醫療器械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在未來五年之內,一定會替換及淘汰部分傳統品類,尤其對現有的血糖品類結構會造成巨大影響,并很可能出現顛覆性改變。

    租賃風生水起

    在上述《藍皮書》中,醫療器械租賃的發展也是一大亮點。

    隨著市場終端對醫療器械產品日益旺盛的需求,部分使用周期短、價格高的產品,綠色環保可重復利用的產品成為醫療器械租賃產品首選。

    截至2016年底,國內已有8個省市14家企業開展器械租賃業務,其中包括北京市4家,上海市3家,廣東省2家,陜西省、湖南省、遼寧省、四川省和重慶市各1家。其中國際孵化的租賃企業有3家,建立國際化洗消中心的有北京1家。

    醫療器械租賃使用,可以省去一次性投入、選擇和維修的困擾,無需承擔風險,服務快捷、靈活、方便,隨時調換,綠色環保不浪費。目前國際市場上租賃已占比90%。部分醫療器械產品使用周期短,不使用但扔了可惜。數據顯示社會上閑置輪椅2000萬輛,護理床100萬張,拐杖1000萬根。

    在北京健租寶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李錦全看來,醫療器械租賃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他以中日狀況對比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指出,日本在 2014 年的輔具租賃金額(不含呼吸機、制氧機等)約合人民幣170億元。當時日本只有1.27億人口,而中國則是13.68億元人民幣,是日本的10倍以上,而且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市場空間應該更大。

    數據顯示,目前,北京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有60多萬,失智老人有10萬,上海失能失智老人共63萬,兩地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總和超過130萬。

    醫療器械租賃收益目前主要分為押金和租金兩部分,其中租賃價格:輪椅5-30元每天;護理床10-30元每天;拐杖1-10元每天。百姓自己付費占90%,福利付費占10%。租賃金額機構占比80%,個人占比20%。

    市場預期住行護理類醫療器械2020年預計達到100億元,2030年預計達到2000億元;呼吸類2020年預計達到50億元,2030年預計達到1000億元;康復設備租賃2030年預計達到1000億元,國內整個租賃市場2030年預計實現4000億元,在2050年預計達到萬億元市場規模。

    并購需求旺盛

    伴隨著“十三五”規劃的開啟,政府政策性引導和扶持將加快促進醫療器械領域的深入發展,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重點布局將繼續全面推進。

    分析指出,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基礎薄弱,醫療器械監管起步較晚,醫療器械企業小、多、散和低水平競爭的現象尚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加速提高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強醫藥器械研發的產、學、研聯合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產業整合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2016年醫療器械產業并購交易熱潮進一步持續,投資與并購勢頭依舊強勁,并購主要是收購方圍繞現有業務,向產鏈上下游延展或橫向擴大業務規模,也有部分并購案例是向新的業務領域擴張。

    《藍皮書》指出,2016年,醫療器械行業并購案例頻發,已披露的并購案例接近上百件,其中既包括國內并購案例,也包括跨國并購案例。

    2016 年醫療器械領域海外并購以美國為主、并購案例也較多。其中不完全統計醫療器械并購9起,大并購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優秀國產醫療器械也會不斷涌入發展中國家市場,甚至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藍皮書》統計了并購領域具有細分行業偏好特征:醫學影像、體外診斷、骨科包括微創手術器械持續受到關注。體外診斷試劑、基因測序、細胞治療等新興技術的應用繼續受到市場看好,也吸引了產業資本的高度關注,不斷有公司獲得戰略投資或收購。

    柏煜指出,近年來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并購需求旺盛,產業整合趨勢明顯,在2016年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在內發起了多起并購,如三諾成功并購尼普洛診斷和美國PTS診斷,通過并購獲取的全新技術,可以加快公司新產品開發力度,從而進一步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國家大力支持醫療器械的國產化發展,亟待打造國內醫療器械龍頭,看好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多元化布局的平臺型公司。” 柏煜表示。

      【相關閱讀】

      武漢加快智慧醫療建設

    武漢2010年選擇市中心醫院糖尿病區開展示范試點。通過這些年建設,已實現基于三網融合的病房內多媒體信息自動服務、移動查房、醫療物聯網示范應用、“先診療后結算”的院內一卡通等項目。2013年,武漢市全面啟動智慧醫療建設,目前以電子病歷為基礎的智慧醫療覆蓋30家醫院。武漢的智慧醫療體系架構主要包括智慧傳感層、數據傳輸層、數據整合層、云計算層和安全保障體系等。

      人工智能切入醫療領域 輔助診療應用優勢凸顯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推進及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長,“人工智能+醫療”將成為解決醫療資源不足、提升醫療領域生產的重要推動力。

      健康醫療大數據助力醫改培育新業態

    為推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福建省、江蘇省及福州、廈門、南京、常州去年被確定為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工程第一批試點省市。業內人士認為,這有利于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有利于深化醫療改革和培育大數據新業態。但同時,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還面臨挑戰,特別是在法律法規配套、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仍有瓶頸制約。

      可穿戴傳感器將助力精準醫療發展

    近日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開展了可穿戴醫療傳感器的相關研究。研究人員表示,整個實驗數據證明了便攜式生物傳感器除了能在癥狀出現前預測疾病,也為醫院和患者提供了參考數據,提升精準醫療的診斷速度和準確率。此次研究的詳細結果已發表在上周出版的國際生物雜志《PLOS Biology》上。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